胃肠道息肉的9种切除方法俞斌2019年7月8日NO.1活检钳钳除术(难度系数:☆)步骤:发现息肉→活检钳夹住息肉→提拉活检钳钳除息肉→必要时处理创面备注:①适用于较小的息肉(<5mm);创面小,出血少,安全;②钳除时根据息肉的大小来确定钳除的深度和宽度,尽可能一次性钳除,不宜过深、过浅或用力过猛,否则可能导致出血不止、穿孔或复发。1.发现息肉;2.活检钳夹住息肉;3.钳除息肉NO.2氩气喷凝术(APC术,难度系数:☆☆)步骤:发现息肉→氩离子凝固导管对准息肉→喷凝息肉→处理创面备注:①适用于较小的息肉(<5mm),创面小,出血少,安全;②手术时患者不能佩戴金属饰件(耳环、手镯、项链等);③氩气喷凝时,氩气笔头端不应用力直接抵住息肉,最好应距离息肉表面3-5mm,每次烧灼时间1-3s;氩气笔头端也应距离内镜头端一定距离,以免氩气喷凝时损伤内镜。1.发现息肉;2.氩气喷凝NO.3热活检钳电凝钳除术(难度系数:☆☆)步骤:发现息肉→热活检钳夹住息肉→电凝钳除→处理创面备注:①适用于较小的息肉(<5mm),息肉切除较彻底,出血少;②手术时患者不能佩戴金属饰件;③操作时注意将息肉提拉离开胃、肠壁,并注意充气避免触及周围组织,电凝烧灼时短时间间断烧灼,避免热效应持续作用引起透壁损伤致迟发性穿孔;④术后创面较大时需钛夹夹闭,预防穿孔。1.发现息肉;2.热活检钳夹住息肉;3.钳除息肉NO.4圈套器高频电切术(难度系数:☆☆)步骤:发现带蒂息肉→圈套器套扎息肉基底部→电凝切除→处理创面备注:①圈套器电凝切除一般适用于有蒂的息肉;②手术时患者不能佩戴金属饰件;③对于直径2cm左右或以上的大息肉,蒂部常有较粗大的滋养血管,应先用尼龙绳套扎或钛夹夹住息肉根部,若结扎或钳夹有效,息肉瘤体逐渐变紫,然后进行圈套器在尼龙绳或钛夹上方0.5cm处套住息肉,进行高频电切;圈套器亦不能碰触到钛夹的尾端,以免透过钛夹导电,引起穿孔;④圈套器套住息肉时不能一下子收得太紧,以免造成机械性切割,导致出血。1.发现息肉;2.圈套器套扎息肉3.电凝切除息肉;4.钛夹夹闭创面NO.5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难度系数:☆☆☆)步骤:发现息肉→用注射针于息肉基底部注射生理盐水→抬起征阳性→以圈套器套扎息肉基底部→电凝切除→处理创面备注:①适用于较大的无蒂息肉或局部癌变息肉,侧向发育型肿瘤,癌前病变(如重度不典型增生),消化道早期癌(尤其是黏膜内癌);大于2.5cm的无蒂息肉;②手术时患者不能佩戴金属饰件;③注射盐水要够量,使黏膜层与固有肌层分开,以免电切时损伤固有肌层造成出血或穿孔;④对于大于2.5cm的病灶采用分片切除(EPMR)更安全;对于较大的息肉采用凝、切交替进行切除更安全。1.发现息肉;2.于息肉基底部注射,抬起征阳性;3.圈套器套扎息肉基底部4.息肉切除术后;5.钛夹夹闭创面NO.6内镜下剥离结扎术(难度系数:☆☆☆)步骤:发现隆起性病变→超声内镜提示肿物起源于黏膜下层或固有层→以切开刀切开肿物表面黏膜后暴露瘤体→透明帽辅助尼龙绳于瘤体根部结扎→活检钳于瘤体表面钳取组织送检备注:①适用于起源于黏膜下层或固有肌层的肿瘤;②操作相对简单,不能开展ESD、STER、EFR的单位可行使用该法治疗上述肿瘤;出血、穿孔少,老年人、凝血功能不全、需一次处理多个黏膜下层或固有肌层肿物、肿物位于小肠者可选用该法;费用少,经济困难者可选用该法;③尼龙绳结扎时需收紧尼龙绳,1条尼龙绳效果不佳时,可使用2-3条;④取活检时可用切开到剖开瘤体,再用活检钳钳取组织送检;⑤缺点是没有完全套扎住瘤体或尼龙绳未彻底收紧,可能导致肿瘤复发。1.发现肿物;2.超声内镜提示肿物起源于黏膜下层3.切开肿物表面,暴露瘤体;4.尼龙绳结扎肿物根部NO.7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难度系数:☆☆☆☆)步骤:发现隆起性病变→超声内镜明确肿物起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浅层→用钩刀沿病变边缘做标记→生理盐水+亚甲蓝混合液行黏膜下注射→抬起征阳性→钩刀在标记点外切开黏膜,并行黏膜下分离→创面有血管或渗血时用热活检钳电凝止血→圈套器套扎肿物→电凝切除→处理创面备注:①适用于黏膜下隆起性病变(包括早期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