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是甲状腺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甲状旁腺的术中识别和保护是减少术后甲 状旁腺功能减退的有效方法。随着甲状腺癌发病率的增加,接受全甲状腺切除术的病例越来越多,使得甲状旁腺的术中识别和保护尤为重要。回顾分析 2013 年 3 月一2014 年 2 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07 例甲状腺患者,探讨如何在 手术中对甲状旁腺进行有效的识别和保护。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107 例患者,女性83 例,男性 24 例,年龄 24 ~ 75 岁,经术前超声引导下穿刺病理检查或术中冰冻病理检查诊断为甲状腺癌,术前血钙均在正常值范围 2.0—2.5 mmol /L,均行全甲状腺切除术+VI 区淋巴 结清扫术。 VI 区淋巴结清扫时,喉前、气管前淋巴结常规切除,单侧甲状腺癌行患侧气管旁淋巴结切除,双侧甲癌行双侧气管旁淋巴结切除。术后病理结果:乳头状癌102 例,髓样癌5 例;单侧甲状腺癌72 例, 双侧甲状腺癌35 例;单灶性甲状腺癌67 例,多灶性甲状腺癌 40 例,原发灶大小0.3~4.0 on ; VI 区淋巴结转移率 47. 7%(51 /107) 。按照 AJCC甲状腺癌 TNM 分期标准 (第七版, 2010 年)均为I~Ⅲ期。1.2 甲状旁腺外观识别标准甲状旁腺的典型外观是:橙黄色的扁卵圆形小体,长径0.3~0.8 cm ,表面可见血管纹路。离体甲状旁腺和活体甲状旁腺相比,由于血运中断,外观上会显得颜色稍暗 (见封三,图 1、 2)。1.3 甲状旁腺保护方法1.3.1 上旁腺保护在游离甲状腺上极时避免结扎血管主干,紧贴被膜逐一切断向前方的各分支,注意保留甲状腺上动脉的后支,在喉返神经入喉点外上方 1 on 处寻找上旁腺,尽量确保原位保留。1.3.2 下旁腺保护有效保护下旁腺须分为以下几步: (1) 沿甲状腺两层被膜间精细解剖,注意临近甲状腺表面的旁腺,尽量与外科被膜一起向外分离,如血运中断则取下后浸泡在0.9%氯化钠溶液中等待自体移植; (2) 在甲状腺下极周围疏松组织中寻找辨认,如发现下旁腺则连同甲状腺下极后外侧的外科被膜一起向颈鞘方向剥离,同时保留相应的血管分支;(3) 如未能在原位发现下旁腺,一定要在已切除的标本中寻找离体的甲状旁腺。有时可见嵌入甲状腺真被膜内的甲状旁腺 (见封三,图3) 。在 VI 区淋巴结标本中,脂肪颗粒、淋巴结和甲状旁腺非常类似但可以区分(见封三,图4) ;(4) 不能确定是否为旁腺的疑似组织切取1/3— 1/2 送术中冰冻病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