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分娩护理查房1参加人员:2病史汇报–张芳荣女士,26岁,孕39+2周,枕左前位,活胎,因阴道见红5小时伴阵发性腹痛门诊拟“孕2产1孕39+2周,头位,未临产”收入院待产。孕妇自诉平素月经规则,周期:3-5/30天,末次月经为2015年12月27日,预产期为2016年10月04日,停经早期无早孕反应,停经四月余初感胎动至今。孕期无不良接触史及用药史,孕期在我院妇产科门诊行正规产前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自妊娠以来,孕妇精神一般,食欲,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体重随孕周增长。3病史汇报•一般情况:T:36.7℃,P:84次/分,R:20次/分,BP107/70mmhg。•B超提示:胎位LOA,胎心音150次/分,双顶经92cm,头围33cm,股骨长7.2cm。羊水5.5cm。胎盘前壁2级成熟。•产科情况:宫高:31cm,腹围:92cm,头先露,已入盆,有规律宫缩,每4-5min宫缩一次,每次30-40s,骨盆外测量正常范围。•内诊:宫颈管长1.5cm,质中,中位,宫口容2指,胎先露头,S-3,未触及羊水囊,未见羊水流出,未及脐带搏动。4病史汇报5病史汇报6护理诊断•1.疼痛:与逐渐加强宫缩和产后会阴伤口有关•2、焦虑、恐惧:与担心宝宝在宫内安危及分娩结局有关•3.有感染的危险:与会阴裂伤,阴道流血有关•4.活动无耐力:与产后身体虚弱有关•5.睡眠形态紊乱:与坏境嘈杂,照顾婴儿有关•6.知识缺乏:与缺乏新生儿喂养及产后保健知识有关•7、潜在并发症: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71、疼痛、焦虑的护理措施:•1、减轻分娩时的疼痛,并帮助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缓解疼痛,如指导产妇深呼吸等。若产妇腰骶部胀痛时,用手拳压迫腰骶部,常能减轻不适感。宫缩间隙期指导产妇放松休息,恢复体力。也可以通过音乐,谈话等方法转移产妇的注意力,减轻其疼痛的感觉。2、提供减轻疼痛的措施:坐侧切椅,健侧卧,会阴冲洗。3、遵医嘱给予会阴理疗,如红外线烤灯照30分钟。4、做好产前、产后心理护理。82、有感染的危险护理措施•1、嘱病人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增加机体抵抗力。2、嘱病人垫消毒卫生巾并勤换内衣裤。3、遵医嘱给予碘伏原液消毒会阴,每天两次。4、会阴有红肿、渗出,可遵医嘱行会阴侧切口红外线烤灯30分钟,每天两次。5、遵医嘱给以抗生素。6、保持大便通畅以免排便时腹压过大造成伤口裂开。7、询问病人伤口疼痛有无加重、有无肛门坠胀感,及时发现血肿。93、活动无耐力的护理措施:•1、提供良好的进餐环境,饮食应色香味俱全,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乳汁少可多进汤类,如:鸡汤、鱼汤、猪蹄汤等,并鼓励少量多餐。2、在开始活动之前给以适当的协助,如沐浴、如厕、照料婴儿,逐渐地进行活动;(1)6-8小时床上翻身,并自行哺乳。(2)试下床活动,将床头抬高,在开始站立时给予支持。(3)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不超过15分钟,并及时休息。(4)第二天开始每天下床活动三次,活动时间每天增加15分钟。(5)励穿舒适且适宜走路的鞋子。(6)指导产妇照顾婴儿,学会哺乳,换尿裤等,以免焦虑加重疲劳。104、睡眠形态紊乱护理措施:•1、提供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病房按时熄灯,开地灯,嘱病人勿大声喧哗。2、夜间治疗和护理操作应有计划集中,减少不必要的治疗程序。3、照料婴儿,睡前喂饱并更换尿布,并让婴儿睡小床。4、夜间可间隔4小时哺乳一次。5、婴儿吸吮后仍不能排尽乳房,可人工挤奶,排除奶胀。6、与婴儿同步休息,增加白天睡眠时间。7、指导病人观察婴儿有无异常,如发热,腹疼等,找出哭闹的原因。115、知识缺乏护理措施:•1、讲解产后应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以补充身体在分娩过程中的消耗,多饮汤类利于乳汁分泌,多食粗纤维蔬菜以防便秘•2、讲解因褥汗多应勤换内衣裤,以防感冒,每日温开水清洗会阴,大便后应注意清洗以免感染。•3、保证休息,睡眠每天8-9小时,学会与婴儿同步休息。•4、产后6-8小时后可下床活动,产后第一天即可做产后体操。•5、指导母乳喂养相关知识。126、潜在并发症护理措施护理措施1)新生儿护理:清理呼吸道、进行新生儿Apgar评分、处理脐带、保暖、侧卧位。2)产妇护理:协助胎盘娩出、检查胎盘胎膜、检查软产道、预防产后出血、产后应在产房观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