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大气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一、低层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大气组成成分的变化情况、作用成分、作用大气成分变化情况干洁空气氮(78%):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各成分比例自然状态下基本不变,但人类活动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力口、臭氧含量减少氧(21%):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须的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起保温作用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生物免受灾害水汽1、水汽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2、通过三相的变化,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3、易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具有保温作用因时因地而异固体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常识:1、几乎全部水汽和杂质都在对流层2、水汽因时因地而异:一般夏季大于冬季,低纬大于高纬3、杂质因时因地而异:陆上比海上多;城市比乡村多;早晨和夜间比午后多(午后大气对流运动显著,杂质较少);冬季比夏季多。二、大气的垂直分布依据大气温度、密度、大气运动状况:分层咼度(千米)特点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对流层低纬:17~18 中纬:10~12 咼纬:8〜91. 气温随咼度的增加而递减(理论上每升高 100 米气温降低 0.6 摄氏度)2. 对流运动显著3.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关系密切平流层对流层顶至50〜551. 气温随咼度增咼2. 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3. 在 22~27 千米高度处形成臭氧层1. 有利于高空飞行2. 使地球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侵害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至大气上界2000~3000密度很小,气压很低其中的电离层在 80~500 千米,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影响注:1.气温的垂直分布是划分大气各层的主要依据,而各层气温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大气各层的热量来源不同。2.对流层的高度因时因地而异。三、逆温现象在对流层底部常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气象学称这种现象为逆温现象。一旦逆温层出现,将严重阻碍空气垂直运动,妨碍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有利于雾的形成,使大气污染更为严重。逆温一般有三种类型:类型发生的条件出现的地区辐射逆温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间中高纬度平流逆温暖空气水平移到冷的地面或气层上而成中纬度沿海地区地形逆温主要由地形造成,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空气循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盆地和谷地中练习题:、命题视角逆温现象、分类及其影响【例】下图甲是“某城市风向频率图”,图乙是“该城市冬季近地面大气层不同时刻气温随高度变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