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成本会计教学案例的思考 一、当前成本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案例的理论性太强 大部分的授课老师通常都是以课本上的案例为主进行讲授,成本会计的课程案例基本上又都是根据课本上的内容安排来进行设置,由于成本会计课程内容多、计算量大、课后练习多,在课本中的实际案例很少,有的也是理论性太强,不容易理解。例如,在很多关于外购动力费用的案例中,每月收电费是比较常见的举例。在关于成本会计机构设置的内容中,这块是最容易和实际工作相联系的,可以展开进行说明。但是那些教学经验不多,没有在企业工作过的老师,就只能按课本上的内容读案例,书上通常就说“企业总部可以按组织分工,也可以按职能分工,职能包括预测、决策、计划等等”,把这些当案例来授课,学生不仅不容易接受,还会认为课程枯燥乏味,从而分散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二)案例教学的手段单一 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与其他课程大致相同,都是老师在讲台上说,学生在讲台下听。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即使能很好地把教学案例应用在成本会计课堂上,也只是老师说,学生在座位上听。案例教学进行得再好一些,老师会在案例讲完后设计几个关于案例的提问,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讨论,但是没有办法保证所有的同学都能够参加进来。而且,在问题设置不合理的情况下,学生的配合度也不会很高,常常出现课堂只有一两个学生回答问题,甚至冷场的情况。虽然近年来,教学的设施和手段日益多样化,教室里增加了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施,但是这些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案例手段匮乏的情况。 (三)课堂教学设计不合理 案例法教学在很多课程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开始应用的,现在国内大部分的 MBA 课程教学中也都普遍采纳此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对真实案例的讨论,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性认识和深化理解。有效的方式是授课老师通过对案例的讲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提问,然后总结,将课程的知识点与案例巧妙结合,使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前对课堂教学的设计中,要始终围绕课程的重点难点,灵活提问,使案例的问题没有与课程脱节。而且要环环相扣,向课程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的思路。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老师讲案例,学生在下面听过后并没有进行讨论,或者是由老师在讲完案例后进行提问,学生能主动提问的很少。这些都体现了案例设计的不合理,没有达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 二、建议 (一)案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