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名人的读书方法

名人的读书方法_第1页
名人的读书方法_第2页
名人的读书方法_第3页
名人的读书方法古代:1、诸葛亮的读书方法:观大略诸葛亮,在世人心目中,那是一位智者的化身。不过,罗贯中《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一个文学形象,而且有些地方还将他神化了。陈寿的《三国志》中的诸葛亮,才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三国志》上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一起读书,但读书的风格和方法却各有千秋。徐、石、孟三人务于精熟,而诸葛亮则独观大略。务于精熟,就是认真精读,力求理解透彻,并烂熟于心。独观大略,就是说诸葛亮的读书方法与其他三人不同,独树一帜;他是从总体上高屋建瓴地把握书本的精神实质,而不被枝蔓问题所纠缠。看得出来,诸葛亮无论是打仗还是读书,都胜人一筹。怎样具体学习、运用诸葛亮的观大略读书法呢中年学者王通讯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他认为:掌握观大略读书法,要紧的有五条:〔1〕要有一定的哲学修养,善于概括提炼。〔2〕既要钻进书中,又能站在书上,独立思考。〔3〕常常注意最先进的知识,站在本学科知识的前沿。〔4〕弄通最基本的概念、定理、原理,尤其是其中的关键者。〔5〕精通唯物辩证法。2、陶渊明的读书方法:不求甚解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过一篇《五柳先生传》,文中云: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意会,便欣然忘食。这其实是陶老先生托五柳先生以自道,描绘自己的读书生活,阐发自己对读书的见解。对于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历来褒贬不一。不肯苟同者认为陶渊明是提倡粗枝大叶、浅尝辄止的作风,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当然也有赞同陶渊明的方法的,比如元朝人李治就说过:盖不求甚解者,谓得意妄言,不若老腐儒为章句细碎耳。李治的意思是: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观,可以称得上是至理名言,不像某些迂腐的书呆子那样死扣章句而毫无出息。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法到底可不可取不必匆忙下结论。我们先来认真考察一下陶渊明的读书背景,分析一下他的话的原意,问题就会清楚得多了。陶渊明在回忆自己少年时代读书的情景时说: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可见他自幼就攻读儒家经典,他所说的好读书,自然是指读经史典籍。读经史书,必须读注,而汉代有的经学家所作的注释,连篇累牍,空虚繁琐,离题万里。如当时有一个小夏侯学派的人,光解释尧典两个字,就写了十余万字。这是一种很坏的学风,那些寻章摘句、牵强附会的学究式解释,对读书能有什么益处呢非但无益,反而有害,会干扰对书的原意的领悟、理解。所以,陶渊明提出不求甚解的观点,是有针对性的。他认为不必花...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