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思考 034:鲁台两万学生齐诵《论语》名句 新华网济南 5 月 15 日电 旨在推动两岸同胞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和谐中华·第二届海峡两岸经典文化推广会演”,15 日在济南正式开幕。通过网络视频连线方式,济南主会场和台中市分会场的 30 余所小学校、2 万余学生,在 18 名“中国少年孔子奖”获得者引领下齐声诵读《论语》名句,成为海峡两岸历年来共同举办的最大规模的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一、文化生活角度1、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入持久的影响。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谐中华·第二届海峡两岸经典文化推广会演”活动的举行有利一直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对青少年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在我们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3、对待传统文化要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承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和谐中华·第二届海峡两岸经典文化推广会演”活动的举行有利于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4、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搜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通过网络视频连线方式,济南主会场和台中市分会场的30 余所小学校、2 万余学生,在 18 名“中国少年孔子奖”获得者引领下齐声诵读《论语》名句,成为海峡两岸历年来共同举办的最大规模的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5、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同时,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