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体系变革下的中美关系 2011 年伊始,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华盛顿。1 月 18—21 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胡锦涛主席与奥巴马总统共同发表了《中美联合声明》,表示中美两国将共同致力于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面对正在经历深刻复杂变化的国际形势,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大国关系,尤其是像中美这般差异如此巨大的两个大国的关系? 大国关系折冲樽俎 新兴力量群体崛起 近几年,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遭受金融危机重创的西方大国在世界事务中的影响力显著下降,“富人俱乐部”主导世界经济的时代结束。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在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中表现突出;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投票权重上升;G20 取代 G8 成为全球治理的主要机制和新兴经济体同传统发达国家的对话平台。在应对金融危机、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全球性挑战的过程中,全球治理成为促进大国合作的新平台,新兴大国走向了国际政治舞台的中心。这种变化既体现了全球事务主导权多元化的客观趋势,也体现了多极化的一种可见前景。 与此同时,大国战略博弈领域不断拓宽,并呈现出纵深拓展的态势,围绕“后危机时代”新战略制高点的角逐日趋激烈。西方大国加快调整对新兴大国的政策,接触对话、平等协商、互利合作、积极争取等方式相对突出;传统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发达大国与发展中大国之间的互动成为大国关系重组的“主线”。各国在气候变化、核安全等全球性议题上争夺新秩序话语权;在新能源开发上争夺新标准制定权与市场准入权;在海洋、极地太空、网络等“全球公地”争夺战略主导权;在发展模式上争取可持续的自主权。新兴大国谋求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的愿望日益强烈,彼此之间的合作机制不断加强。 当前,国际体系的变革已是大势所趋。中国等发展中大国在世界经济格局和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分量正在不断加强,不仅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和增长点,也是解决全球性问题的主要参与者和推动国际体系改革的生力军。 中美竞争性合作常态化 笔者以为,新形势下的中美关系,无论是在冲突亦或是合作方面都表现得非常鲜明。中美关系之所以会呈现出这样的态势,是因为决定两国关系的双重动因强化了。一方面,中美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在不断加深,金融危机进一步把双方的利益联系在了一起。仅2010 年上半年,美国对华出口便增长了 39%,超过了对其他国家的贸易增长。此次胡锦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