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核能利用 第七节 小粒子与大宇宙[学习目标] 1.了解裂变反应堆的工作原理.2.了解核电站和核能利用的优缺点.3.了解小粒子和大宇宙间的空间跨度和时间跨度. 一、核反应堆及核电站1.核电站是利用核能发电,它的核心设施是反应堆,它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燃料:铀棒.(2)慢化剂:铀 235 容易捕获慢中子发生反应,采用石墨、重水或普通水作减速剂;(3)控制棒:采用在反应堆中插入镉棒的方法,利用镉吸收中子的能力很强的特性,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2.工作原理核燃料裂变释放能量,使反应区温度升高.3.能量输出利用水或液态的金属钠等流体在反应堆内外循环流动,把反应堆内的热量传输出去,用于发电,同时也使反应堆冷却.4.核污染的处理在反应堆的外面需要修建很厚的水泥层,用来屏蔽裂变产物放出的各种射线.核废料具有很强的放射性,需要装入特制的容器,埋入深地层来处理.[即学即用]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核反应堆是通过调节中子数目以控制反应速度.( √ )(2)核反应堆用过的核废料无毒无害.( × )二、小粒子和大宇宙1.“基本粒子”不基本(1)直到 19 世纪末,人们都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后来人们发现了光子、电子、质子、中子,并把它们叫做“基本粒子”.(2)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们发现了很多的新粒子并不是由以上基本粒子组成的,并发现质子、中子等本身也有复杂结构.2.发现新粒子(1)新粒子:1932 年发现了正电子,1937 年发现了 μ 子,1947 年发现了 K 介子和 π 介子及以后的超子等.(2)粒子的分类:按照粒子与各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可将粒子分为三大类:强子、轻子和媒介子.3.夸克模型的提出1964 年美国物理学家盖尔曼提出了强子的夸克模型,认为强子是由夸克构成的.4.从小粒子到大宇宙——空间跨度(1)大爆炸宇宙模型:大约 150 亿年前突然发生一次大爆炸,其后逐渐诞生出恒星、星团、脉冲星、超新星、黑洞以及被称作类星体的遥远发光体等,经历 150 亿年演化成今天的宇宙世界.(2)人类所能研究的物质世界的空间尺度:约从 10 - 15 _m 到 10 27 _m,共跨越了约 42 个数量级.5.从粒子寿命到宇宙年龄——时间跨度(1)宇宙的年龄的数量级:10 18 _s.(2)微观粒子的最短寿命:10 - 25 _s.(3)物质世界的时间尺度:约从 10 - 25 _s 到 10 18 _s,跨越了将近 43 个数量级.一、核反应堆与核电站1.核反应堆的主要部件及作用如下表: 部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