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分享阳光 分担风雨”作文讲评【审题立意】一、这是一道并列关系型兼比喻型作文题。必须要二者兼顾,不可偏执一方,顾此失彼。还要考虑题目所蕴含的比喻义。文章的构思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扣住“分享和分担的范围”展开。从“分享”的物质层面看,可理解为对有形的物质的分享,物质上的分享可以帮人摆脱困境,也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正是此理。另外,从精神层面看,我们很容易想到这几句名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把你的痛苦与人分享,你的痛苦将会减少一半;把你的快乐与人分享,你的快乐将增加一倍。”精神上的分享不会使自己损失什么,却能让这个世界充满温情。而“分担”只能从精神层面论述。 2、扣住“分享和分担的对象”展开。可理解为敞开胸怀,分享他人的经验、思想和快乐;也可理解为开诚布公,将自己的所思所得主动与他人交流,以求得协作和共同进步。“分担”的对象则为困难、苦难、忧愁、痛苦等。 3、扣住“分享和分担的意义”展开。正是因为分担和分享才会让我们共同进步,共同去感受阳光的明媚,一齐抵御风雨的侵袭。 4、扣住“分享和分担的主体”展开。分享和分担是一种大智慧,需要豁达的心胸、坦诚的态度,还需要智慧和策略。二、存在的问题1、 部分同学只抓住了分享或者分担一面孤立的去论述,对于关系型作文理解不透彻。2、 部分同学大段内容围绕“团结”“爱”等展开文章。这个作文是可以通过“团结”“爱”去切入主题,但最后的落脚点必须要扣住分享和分担这一主题。否则有脱题嫌疑。【内容方面】一、材料选择方面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考试时间选择在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后的 5 月 13 日, 居然有超过半数的同学不约而同的用了关于地震的材料,让老师再一次感受到了大家的心是和灾区人民的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如此大面积的出现不得不让人惊叹,确实是不怎么高明!除了地震扑面而来的就是奥运的浪潮,令人应接不暇!对于材料要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对于同一材料要注意在形式上、语言上、叙述的角度上创新。有同学通过给灾区学生的一封信来阐释分享和分担,令人眼前一亮。有同学从地震中的一个家庭成员之间或者几个同学之间互相鼓励最终获救等细小的地方切入去阐述主题,让人耳目一新,值得提倡!对于陈旧的、人人尽知的、容易落俗套的材料要敢于大胆舍弃。二、对材料生拉硬拽、闭门造车者大有人在1、伟大的天才音乐家贝多芬创造了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