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欧阳舍人书学案整体探究1.本文没有直接写对欧阳修的感谢,而是用了相当大的篇幅围绕墓志铭的功用和写作展开论述。对此,我们应该怎样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文章从第二句起,没有就如何“感与惭并”下笔,而是就墓志铭的文体功用展开论述,指出碑铭虽以存美为主,所述亦应真实,只有这样,才能像史传一样劝善惩恶。然后,作者对撰写墓志铭提出了两个重要观点:一是撰写墓志铭要做到态度公正,叙事合于实际;二是撰写墓志铭要慎重选择作者,须以“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而为之。后者强调作者的人选问题,而前者则是对欧阳修有关论述的补充和发挥。碑志和吏传有相通之处,好的碑志往往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但千百年来,在一些作者手中,碑志成了一种应酬文字,有的甚至颠倒是非,美化恶人,牟取重金。欧阳修写铭志力求不虚美,不溢恶,这与作者提倡“公与是”的写作态度和他对“立言者”徇私溢作“不实”之铭的批评是一致的。由此可见欧阳修的文学观点对曾巩的影响之深。总之,全文不是浅直地申说谢意,而是借讨论墓志铭写作的得失,辗转表示得到欧阳修所撰写的铭文是幸运的。2.作者为什么认为“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这是文章的中心论点,作者在这里强调了立言者的素质是纠除今弊的根本条件。首先,道德高尚的人不会接受恶人的请求而为他写铭文,道德高尚的人能够公正地和正确地评价他人,不会被恶人的一些假象所迷惑,评价他人能够做到公允而不徇私情。其次,孔子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文学修养高的人写出来的文章有文采,辞藻精美,能够流传于世,为后人所瞻仰。所以作者说不是道德高尚而又工于文章的人是不能写碑志铭文的。作者请求欧阳修为他的祖父写铭文,一方面作者是欧阳修的学生,但更重要的是作者极力推崇欧阳修的道德和文采,文中流露出作者对欧阳修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局部探究阅读课文第三、四、五段,完成后面的问题。1.下面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名侈于实 侈:奢侈B.议之不徇 徇:顺从,曲从C.其谁不有望于世 望:希望D.所谕世族之次 次:排列【解析】 侈:过分,超出。【答案】 A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B. C.D. 【解析】 B 项,于:表比较。A 项,者:……的人/用在时间名词后表停顿;C 项,其:反问语气/第一人称代词,自己;D 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