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晒帐本,三公消费藏无可藏 3 月 30、31 日两天,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科技部、住建部等中央部委相继引人注重地公开网上“晒”预算。这只是一个开端,是对去年底国务院首次为公开中央部门预算列出时间表的响应。按照那张时间表,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报告称,争取经过两三年的努力,使所有的中央部门预算都向社会公开。 这是一个来之不易、令人称快的“公开”。 类似保障公共财政知情权的尝试,全国各地这些年都在静悄悄地推进,而且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公开层级不断提高的路径。从乡村财务公开的实践,到大城市的财务预算听证,再到如今的部委向公众公开财政预算,这一“晒”预算的步伐正逐渐加快——把透明进行到底,让公众监督落到实处,这是公众的强烈呼吁,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各级行政权力的责任与义务。 上溯二三十年,人们还鲜有公共财政预算能向社会公开的期望。甚至就在半年以前,有公民向上海、广州等地政府要求查看财政预算,广州财政局应声在网上公布了预算账本,上海有关部门则以事涉“国家机密”为由拒绝。然而,时隔不久,上海的闵行区人大常委会忽然以坚决的姿态召开预算听证会,有社会公众代表参与听证,并和政府官员为“公交补贴”等项目预算激烈辩论,令人惊喜地向前走了一大步。 近年来,公众爆发出对公共财政“知情权”的极大热情。上海闵行区前年的类似预算听证尝试,只有一个人报名参与,不到一年,这个数字达到 230 人次。而在广州,当该市全部114 个政府部门预算公布后,广州市财政局网站一度因为蜂拥而至的下载浏览而“瘫痪”。公众的参政议政热情弥足珍贵,民意是政务信息公开最强劲的推动力。 这些年来,不少地方屡屡因为一些偶然事件,暴露出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款旅游等招致公众强烈反感的问题。现在,政府如何收钱和花钱,终于逐步“晒”在了人大代表和公众的面前,任人评头品足。如果能把“三公”支出也明明白白“晒”在公众面前,有关部门再花钱时,将不可避免地感受到来自公众无数双眼睛的打量,将不会再像以前那样随心所欲了——“三公”消费才有可能真正地“瘦身减肥”。 从这个角度上看,国土资源部等四部委的预算公开,真的只是一个开端,接下来还有漫长的路要走。比如,目前公开的预算,分类还远不够细化,不够具体。像“国土资源与气象等事务支出”一项的总额就高达 25 亿元之巨,并没有开列具体的花钱项目,只是在说明中解释,这一支出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