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大学》评析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

高中语文《大学》评析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_第1页
1/6
高中语文《大学》评析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_第2页
2/6
高中语文《大学》评析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_第3页
3/6
《大学》评析方向东(编者按:以下评析对应于课文第一自然段。)这段文字是经文部分,朱熹认为是“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以下是传文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旧本颇有错简,今因程子所定而更考经文,别为序次如左”。大学,相对于小学而言。古人 15 岁以前的小学教育阶段学习的是洒扫、应对、进退的行为规范以及礼乐、骑马射箭和写字计算的基础知识,15 岁以后的大学教育阶段学习的是探究事理、端正思想乃至修身治人的素质提升。小学是大学的基础,大学是小学的深造。宋代陈淳说:“小学是学其事,大学是学其理。”(《朱子语类》卷七)宋代卫湜引涑水司马氏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以至盛德著明于天下,此学之大者也,故曰大学。”(卫湜《礼记集说》卷一百四十九)开头提出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可以说是本文的三个纲,第二段讲到的“致知”“格物”“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八个目。“修身”以上都属于“明明德”之事,“平天下”以上属于“亲民”之事,“止于至善”是“明明德”“亲民”的最高阶段;而第一段中讲到的“知”“止”“定”“静”“安”“虑”“得”是实现四纲八目的七个步骤。“知”指通过学习了解“至善”之所在;“止”指应当处的位置,即至善的境地。郑玄解释为“自处”,强调了人的自觉意识。卫湜引延平杨氏曰:“古之善学者,必先知其所止,然后可以渐进。”具体到个人,就是在社会中的定位,也就是自己该干什么,能干什么,例如做儿子的止于孝,做父亲的止于慈,就是止于至善;了解了“至善”之所在,思想就有了定准,即所谓“定”;“止”与“定”是因果关系,“止”是“定”的因,“定”是“止”的果,只有“知止”才能做到“定”。“定”则能心不妄动,即做到所谓“静”;心静则能专一,即所谓“安”;身心俱“安”,则能思虑精密周详,即所谓“虑”;“虑”则能得其所止,是为“得”,郑玄解释说“得谓得事之宜也”,也就是为人处事的最佳点。郑玄解释“知谓知善恶吉凶之终始”,往高层次说,是明天理、察人事;往低处说,就是明事理。知道事物的本末终始,也就是抓住重点;知所先后,是知道哪些事情该先做,哪些事情该后做;懂得这些,就接近道,即把握了大学的宗旨了。儒家认为,人的先天本性具有善良美好的东西,即人之初,性本善;但在后天容易受物欲的蒙蔽掩盖,就像镜子沾染尘埃,必须时时拂拭才能保持明洁,“明明德”是大学教育的起点,也是儒家修身...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大学》评析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