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 跨过爱情——舒婷《致橡树》主题再认识素材 人教版第一册

高中语文 跨过爱情——舒婷《致橡树》主题再认识素材 人教版第一册_第1页
1/1
跨过爱情——舒婷《致橡树》主题再认识 《致橡树》是舒婷的代表作,常常作为“爱情诗”的典范之作来阅读。高中语文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社 2004 年版)“课文鉴赏说明”中明确地写地写道:它是诗人的成名作,也是她爱情诗的代表作。我们语文教师 90%以上的教师在讲授《致橡树》一课时也是把它当作一首经典的爱情诗来教学。 《致橡树》真的是一首爱情诗吗? 还得从诗人舒婷创作《致橡树》的前后经历说起。舒婷,原名龚舒婷,也名龚佩瑜,但“龚佩瑜”一名只是在龚氏族谱中出现。后来写诗有了点名气,“就剩下了个光秃秃的‘舒婷’”(舒婷语)。她 1977 年的时候,还是个 20 多岁的女孩,当时在一个小工厂上班,就在那一年的某个晚上,她与朋友在鼓浪屿散步,大家谈到了择偶的标准,有个朋友发表感慨:现在的女孩呀,太弱不禁风了,总得靠找个强有力的男友才能过下去……舒婷听了很气愤,回到宿舍的当夜就写下了一首名为“橡树”的诗,她认为,女性就“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就“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写完之后,她便托人将这首诗带给著名诗人艾青看,恰好诗人北岛去艾青家,看到了此诗。北岛便给舒婷回了封信,并附上了自己的 5 首诗。后来北岛将此诗题目改为了“致橡树”,最先发表在北岛创刊的油印刊物《今天》上,接着又张贴在北京西单民主墙上,受到了广大诗歌爱好者的喜爱。后来,北岛推荐,此诗发表在 1977 年 4 月号《诗刊》上。舒婷至今没收到稿费,说“北岛收了稿费,喝酒了”(舒婷语)。 我们再来读一读《致橡树》。 诗的前半部分,“我”“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只像泉源”,“也不只像险峰”,借比喻表现现代女性的觉悟意识。不攀援,不做依附品;不陪衬,不做装饰品;不索取,不简单地给予。诗人以六个比喻直接列出六个否定,激昂强烈的感情如大江之水一泻千里,不可阻挡,仿佛吐尽千年来积压在女性心中愤恨不平的块垒。诗的前半部落脚点落在“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两句诗上,诗人借“木棉”向“橡树”直接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两者是独立的,又是并立的。是反抗,是挣脱,是战斗,诗人以一个勇敢的斗士面貌表现对旧观念,旧伦理道德的强烈否定和坚决反叛。诗人争取女性尊严、独立地位、人格价值的抗争的决心跃然纸上。 那么,怎样看待...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 跨过爱情——舒婷《致橡树》主题再认识素材 人教版第一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