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发展脉络梳理(包括简介宋代词坛一些主要词人)宋以前的词为宋词的发展提供了艺术借鉴作用。宋词在前代词家艺术实践的基础上,得到高度的发展。词这种文学样式,在宋代达到了顶峰。一、宋词的发展1、宋词的发展与国家形势的变化紧密相关赵宋开国以来,一百年间和平安定,经济持续上升,城市也进一步繁荣,这为词这种歌唱文学的长足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在这样的和平环境中,晚唐、五代时期出现的花间、南唐的绮靡词风极易为文人所接受。词坛现状仿佛是花间、南唐词的延续,随着国家积贫积弱后果的显露,从中期开始,就有忧国忧民的士大夫为振兴国家出谋划策,并进而出现了进步的政治改革,但遭到保守派的极力阻挠与反对,终至归于失败。国运颓波难挽,以至抵挡不住北方少数民族女真族的南下侵略,大片北方领土沦入敌手,王朝南迁。这样的形势变化,使不少词人从花间樽前猛省过来,先是以词言志,表达对国家前途的关心,再是以词抒愤,表达对国土沦丧、人民灾难的感慨。填词、唱词从娱乐形式变成了表达政见的手段,成了一批爱国志士乐于使用的抒情工具。这种情况到南宋时期更加突出,直到宋亡前后,依然有词人以词寄托自己的爱国情思。而与此同时,在国家民族处于转折关头的时刻,一些词人由于种种原因,表现出逃避现实的倾向,依然作男女私情、离愁别绪的词篇,情调与时代格格不入。南宋以来,由于民族矛盾空前尖锐,抗战爱国派与投降卖国派的斗争更加激烈,也由于偏安于南国,在短时期内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因此,在爱国词人唱出时代最强音的同时,一些词人也依然回避现实,专心讲究词的格律,以作出合律的词篇来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宋词的发展也与词体本身的发展演变有密切的联系词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样式,在晚唐五代已经成熟。但与正统文学样式诗文相比,她毕竟还是新面孔。北宋前期,文人作词依然处于模仿和尝试状态,因此,晚唐五代的词风很容易为他们所接受。一时间,小令词家辈出,令词也出现了万紫千红的局面。但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在小令创作达到炉火纯青,难以进一步超越的情况下,慢词形式从试作到成熟,从试行到盛行,为词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在文人词的写作和流行过程中,人们已经形成了“雅”的观念,即认为这是文人写作诗文之余的雅事,是上层社会歌筵酒席上娱宾遣兴的雅事。因此,有人将写词作为自己的专业,以社会下层妇女为主要题材,又大量使用民间俚语,就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此外,人们的认识中,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