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教学指导思想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体现新的教学理念,本课的教学设计力图更新传统教学理念,打破高中历史新课学习的常规教法,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通过创设独特的教学情境,对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处理,大胆重组教材,倡导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二、教学内容简析1、地位和作用本课从总体上概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从理论付诸实践的历史。说明了社会主义理论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的进一步了解,理解当代中国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及必要性,帮助当代青少年学生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和为之奋斗的信心和决心,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借鉴历史经验,服务当今社会的目的。2、重点和难点重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和政权性质。难点:《共产党宣言》的理解;巴黎公社的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三、教学目标定位(一)知识和能力1、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全面的观点、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2、阅读《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及有关资料,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3、分析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和历史教训,培养学生运用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课前教师布置学生预习教材,查阅相书目、搜集信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历史阅读能力,以让学生主动获得自身发展。2、引导学生欣赏图片、文史资料和影视片段,借助形象思维以感知历史,体验历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3、引导学生自主整理资料、阅读教材、合作研究问题,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与交流。4、按照师生互动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受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革命活动,培养学生坚持真理和为人类进步事业勇于探索和献身的精神。2、体验巴黎公社战士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理解,对学生进行情操、意志品质的教育,激发学生树立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并转化为努力学习的动力。四、教法学法简介1、学情分析本课内容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到,具备一定的知识背景。但是本课理论性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