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第 14 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学习目标】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与实践;“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 【学习模块】 学什么?(1)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2)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实质:不改变 前提下,利用 ,维护 。意义:将“ ”的思想付诸实践,迈出中国 历程的第一步。(3)维新派康有为——维新变法,君主立宪特点: 学说+ 思想原因①、 ②、 梁启超——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严复——用民权否定君权怎么学?请同学们从辩证的角度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既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影响,而近代中国人掀起的向西方学习的热潮就是其中的积极影响,同学们应该以此为主线来学习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并且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种学习在不断的深入。学会了吗?(1).1869 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所谓“中学”指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其核心是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其灵魂是儒家纲常名教“西学”指西方的近代文化其核心是资本主义的各种制度,其灵魂是以自由、平等为标志的天赋人权思想。这两种文化经过19 世纪上半期血与火的碰撞在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进知识界产生了”中体西用“的思想。概念阐述A.虽已开放,但思想还比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民主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合作探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6 世纪以后,人类文明进程发生明显变化……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安逸自在、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过去……”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 16 世纪以后人类文明的进程发生了怎样的明显变化?19世纪中期至 19 世纪末,推动“生气勃勃的新欧洲”“崛起”的政治、经济、思想因素主要有哪些?(2)16 世纪以后的中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因素有哪些?(3)19 世纪中期至 19 世纪末,“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由“注视过去”到“开眼看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