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高中历史 第 20 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3一、学习目标:①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② 讨论并概述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认识“双百”方针的价值。③ 感受文艺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价值。养育人文精神二、学习重点:“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和目的三、学习难点:“双百”方针贯彻的经验教训四、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五、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个人完善第 20 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自学指导一、“双百”方针的制定1、背景:⑴ 历史教训 ⑵ 必要性 ⑶ 可能性 2、提出 3、含义⑴前提 ⑵“百花齐放” ⑶“百家争鸣” ⑷ 双百方针是提倡 4、影响 5、成果: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茶馆》、《蔡文姬》、《青春之歌》、《三里湾》)二、挫折:政治运动扩大化;十年“文革”1、原因:2、结果三、艺术的春天1、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经验教训1、教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经验:(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l 956 年 4 月 28 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 我们提倡百家争鸣,在各个学术部门可以有许多派、许多家,可是就世界观来说,在现代,基本上只有两家:就是无产阶级一家,资产阶级一家。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 许多部门还是死人统治者。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 ——1964 年 6 月 27 日毛泽东关于文艺界整风的讲话 结合毛泽东前后不同的讲话,分析“双百”方针提出的正确性和后来在执行中遭到挫折的原因。巩固练习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十几年中,文学艺术作品创作的主要特点是A 反映普通劳动人民生活 B 反映时代变化和新人物,新思想C 反映古代历史人物 D 反映政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