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二 探究世界的本质(世界的物质性与规律性)真题重练·体味高考1.(2020 天津卷,10)习近平总书记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来阐述问题,注重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比如坚持实事求是、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全面协调、坚持调查研究等。上述方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应正确的是( )A.坚持实事求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B.坚持问题导向——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C.坚持全面协调——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D.坚持调查研究——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2.(2020 全国Ⅱ卷,21)习近平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尊重规律,摒弃征服水、征服自然的冲动思想。“禹之决渎也,因水以为师。”大禹之所以能成功治理水患,原因在于尊重规律。这说明( )① 认识规律就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②掌握和尊重规律才能避免主观盲动 ③根据规律特点利用规律才能造福人类 ④按规律办事就不能改变其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2020 全国Ⅱ卷,22)右图是 2020 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会标,会标的设计理念来源于中国的剪纸艺术和印章文化,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大会主题相呼应,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深受好评。这表明( )① 优秀艺术作品总是要反映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 ②主体的知识和审美观对艺术创作有深刻影响 ③艺术作品表达的是创作主体的理想与情感,不具有客观内容 ④审美标准具有客观性,艺术作品的价值不因时代变化而改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2020 全国Ⅲ卷,21)“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这一客观规律谁也无法改变,可以改变的是人们对待时间的态度。毛泽东讲,“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邓小平说,“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人们在时间规律面前要“争”,要“抓”,其哲学依据是( )① 时间的价值因人而异,没有客观性 ②承认时间规律的客观性是科学利用时间的前提 ③时间规律的普遍性决定了人们对待时间态度的统一性 ④时间的流逝是客观的,对时机的把握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2020 浙江卷,25)新冠疫情出现后,内容不同、风格各异的条幅亮相各地街头:有醒目的抗疫方针,有简洁的防疫要领,也有幽默的防疫注意事项。它们都表达了对人民生命健康的关爱,既提高了民众的防疫意识,又促使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说明( )① 意识可以指导实践 ②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③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④意识能够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A.①②B.③④C.①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