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课标要求】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本课分析】《文艺复兴》是岳麓版必修三第三单元的第二课,它上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古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继承了智者运动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精神内涵;又以人文主义为旗帜,解放人们的思想,动摇了封建神权的统治,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为第三课——《挑战教皇的权威》出现奠定思想基础。它是西方人文精神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阶段。一、知识能力 1.熟悉文艺复兴时期文化巨匠的主要成就及艺术风格,记忆人文主义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名称,理解人文主义思潮的内涵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2.认识人文主义思潮与社会历史背景之间的联系。3.提高透过文学美术作品这类特殊的历史视角分析归纳历史发展特征的能力。 4.马丁·路德及德国宗教改革,加尔文及其新教等知识。二、过程方法 本课学习过程以探究学习为主,由教师提出预设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教师讲析为主,师生讨论为辅,同时结合演示文稿,利用视觉的直观性,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理解欧洲社会转型时期文艺复兴所带来的思想内容和思维方式的变化,认识思想解放运动是新社会产生的号角,渗透“人类的进步就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互动与升华”的历史观。重点:人文主义的各种表达方式难点:理解文艺复兴时期典型作品的人文主义内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前渲染:《我的太阳》由帕瓦罗蒂《我的太阳》引起对意大利自由、浪漫、艺术、文明的色彩联想。展示:意大利人挖掘并修复雕塑。使当时意大利人感到震惊的希腊雕塑《拉奥孔》。过渡:我们现在看到这座雕像感到震惊吗?不一定感到震惊。但是,当年的意大利人为什么会对这座雕像感到震惊呢?为什么他们会觉得“不可思议”?这就要追溯到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去体验当年意大利人的感受,去追问在那个时代为什么会兴起伟大的文艺复兴运动。【教学过程】1情绪基调的确定以情感目标的实现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应较多地考虑对学生情绪的调动,这里从一开始就以“自由、浪漫、艺术、文明”给文艺复兴定下了基调,实际上已经不给学生探讨的空间,这种方式牺牲了对学生的多角度思维训练,但是使整节课的方向从一开始就很明确,和之后的环节配合,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师:(板书第一章第三节标题)有谁曾经阅读、欣赏过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或者有谁听说过哪些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作品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