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海洋资源(一) 一、预习导航【预习题】通过预习思考下列问题:1、海洋生物资源有什么特点?主要有哪些种类?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的手段有什么变化?2、为什么大陆架海洋渔业资源十分丰富?3、为什么温带海区渔业资源丰富?洋流与渔业资源分布有什么关系?4、世界主要渔场有哪些?分布在哪里?它们的形成原因分别是什么?5、为什么世界主要渔业国都分布在温带地区? 中国和日本的渔业生产有什么不同特点?6、阅读海洋权益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了解其主要内容。7、海洋矿产资源的种类和分布有何特点?深海锰结核主要集中在 。8、海水运动能源的特点是什么?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 和 。9、海底油气开发经历了什么样的过程?海底油气资源的勘探、开采、油气输送的方法分别是怎样的?【资料卡片】 新能源可燃冰“冰”怎么会“可燃”?即使是二氧化碳在超低温状态下形成的“干冰”也不可燃。但确有“可燃冰”存在,它是甲烷类天然气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低温与压力下形成的一种类似冰的透明结晶。它透明无色,外形似冰,点火可燃烧,常温下分解出天然气,又有“气冰”、“固体瓦斯”之称。与石油、天然气相比,“可燃冰”的优点更为突出。一立方米的“可燃冰”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 164 立方米的天然气。甲烷分子只有一个碳原子,其燃烧时二氧化碳的排放少,且没有硫化物生成。因此,天然可燃冰是一种理想的清洁能源。科学家预测,地球海底天然可燃冰的蕴藏量约为 5×1018立方米,相当目前世界年能源消费量的 200 倍。“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与水分子(CH4·H2O)。它的形成与海底石油、天然气的形成过程相仿,而且密切相关。可燃冰又称甲烷水化物,多数蕴藏在地球高纬度的永久冻土带或深海海底 100~300 米的地下。可燃冰是甲烷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吸入水分子而形成的结晶体。其形成的条件是:一要有数千年前动植物尸骸释放的甲烷气;二要有丰富的水;三要具备低温高压环境。 埋于海底地层深处的大量有机质在缺氧环境中,厌气性细菌把有机质分解,最后形成石油和天然气(石油气)。其中许多天然气又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的低温与压力下又形成“可燃冰”。这是因为天然气有个特殊性能,它和水可以在温度 2~5 摄氏度内结晶,这个结晶就是“可燃冰”。 有天然气的地方不一定都有“可燃冰”,因为形成“可燃冰”除了压力主要还在于低温,所以一般在冰土带的地方较多。长期以来,有人认为我国的海域纬度较低,不可能存在“可燃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