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2.3 资源及其生态保护导学案【学习目标】 1.理解资源问题和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过程,加深对资源和生态保护必要性的认识 2.根据有关资料,结合实例,说明资源保护的具体措施,形成珍惜和节约资源的意识 3.掌握城市生态和农村生态建设的初步认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4.能够针对某一生态问题,说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知识预习】一.自然资源保护阅读教材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1.自然资源问题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自然资源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 2.资源问题的实质是什么?我国不同地区表现出的资源问题不同,试举例说明。 3.如何理解中国既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为了确保有限的自然资源能够满足经济可持续高速发展的要求,中国必须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4.保护自然资源的目标是什么?对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应采取什么措施?二.农村生态建设1.概念:运用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通过有效的 和 ,使农村 系统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 2.内容:3.我国不同地区的农村生态建设重点(1)东部沿海地区: 以保护 为中心,建设合理的农田生态系统和沿海 . 生态系统。(2)东北松嫩平原地区:建设 结合型高产.高效农田生态系统和 复合经营系统。(3)黄淮海平原区:以 高效利用为中心,综合治理 ,建设高产农田生态系统,以及秸杆多层次利用的农—牧结合系统。(4)江南丘陵区及南方山区:保护现有 ,发展 种养型 复合生态系统。(5)长江中上游平原及四川盆地区:建设土地利用率 .投入合理的 . 农田生态系统,以及农—牧结合型 农业经济系统。充分利用水面资源,进行水陆复合的防洪防涝以及种养结合型开发。(6)西北区:建设“ ”稳产.高产农田,发展 复合植被系统,治理 水土流失,防止土地沙化和盐碱化。(7)西南区:建立高产.稳产农田生态系统。以小流域治理为中心,充分发挥 资源优势,发展多品种 的种植业。保护 资源,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注:由于我国不同地区农村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技术条件都有一定的差异,因此生态建设不能千篇一律,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三.城市生态建设1.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1 ) 生 物 组 成 部 分 是 以 有 思 想 意 识 的 为 主 体 ; 而 非 生 物 组 成 部 分 包 括 和 (如:房屋.道路.生产和生活设施等);(2)对资源利用效率较 ,分解功能 ,易造成 (3)自我 和自我 能力都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