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东 省 聊 城 市 第 四 中 学 高 中 语 文 想 北 平 导 学 案 1 苏 教 版 必 修 1学习目标1 .通过对文本的反复研习,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进一步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2 .调动自己审美经验的积累对文本进行鉴赏,能体会到文本在表达上的艺术特点以及不同的风格。预习思考1 .扫除字词障碍: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注意它们的字形。廿七 黏合 辜负 菜圃 粘贴 匀调 什刹海 愧杀 2 .作者介绍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一生67年中在北京度过42年,最后在北京去世。不过,在他写作的41年里,大部分时间却不在北京,只有解放后17年是真正在北京度过的。不论是在伦敦,在济南,在青岛,在纽约,他都在写北京。他想北京,他的心始终在北京。据统计,在老舍的作品中共有240 多个北京的真实地名。这种细节上的真实是老舍作品的现实主义风格的显著特点之一。北京西北角是老舍的摇篮,也成了老舍作品主人公的故乡。北京是老舍创作的源泉。他生于北京西城舒姓的贫寒家庭,满族。父亲舒永寿清朝皇城护军,正红旗。母亲马氏,贫苦出生,正黄旗。(所以我们在课文中看到的北平更多的是属于平民的北平)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因为他降生的第二天(2 月4 日)正当“立春”。老舍是他的笔名。1946 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 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老舍著作的一大特点是,大部分是写北京的。它们的“北京味儿”(即指用提炼过的普通北京话,写北京城,写北京人的遭遇、命运、希望。)很浓。代表作,一般公认的有:长篇小说《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中篇 小说《微神》、《月牙儿》、《我这一辈子》。话剧《龙须沟》、《茶馆》。全是写北京的。合作讨论1 .标题的“想”为什么不换成“写”?2 .在2 -3 自然段中作者反复说自己对北平的爱“说不出来”,你能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吗?如果能感受到,那作者是怎么“说”的呢?请选择其中一段分析鉴赏。1课后作业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