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建陵中学 2014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 73 讲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导学案课题:—— 第 73 讲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姓名: 学习目标:1、了解孔子的生平;2、了解孔子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3、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课前预习一、孔子的生平1.公元前 551 年,孔子出生于鲁国一个没落贵族家庭。2、自学礼乐:15 岁时立志学习礼乐,后成为儒士,苦研《诗》《书》《礼》《乐》,在礼崩乐坏的情况下,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已任。3.讲学收徒(30 岁):融会贯通“六经”,收徒讲学,办私学。4.从政失败:50 岁时第一次获得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官至司寇,试图加强君权、削弱大夫权、抑制陪臣,以恢复礼治社会,结果失败。5、周游列国:55 岁时,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没被采纳。6、献身文教:晚年专心整理文化典籍、删修《春秋》,献身文化教育事业。二、孔子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1、背景(1)春秋时期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时期,充满新与旧的矛盾。(2)周礼遭到破坏,人际关系紧张;(3)孔子决心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 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从而创立了儒家学派。2、内容(1)“礼”:即周礼,要求人们能够以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主张“克 已复礼”,就是恢复周朝的等级名分制度,以匡正社会秩序。(2)仁(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备 注要求统治者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苛政,体现了人道主义和对百姓的关心与爱护,具有进步意义。(3)中庸:孔子把“仁”和“礼”结合在一起,主张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三、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内容①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② 教育目标:不仅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成“君子”。③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④ 教学内容:孔子晚年整理编撰出“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是我国第一套完整教科书,五经在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最基本教材。四、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1)“六经”是留给中国 最宝贵的遗产,其中五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