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怀仁中学 2014 高中地理《2.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 1 [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大气和地面受热的过程及其热量收支情况。2. 掌握下列概念: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的削弱作用。3. 应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的原理解释下列类似现象① 与地表相比月表白天温度更高② 与地表相比月表夜晚温度更低③ 多云的白天的气温比晴朗的白天温度偏低,而夜晚温度偏高(有云是气温的日较差小)4. 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过程,以及在形成过程中冷热、气压(含等压面)、空气运动的状况(垂直和水平运动)。5. 能够完成等压面弯曲变化的相应题目。[教材分析]意义: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包含三部分内容,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是后续部分气压带风带(第二节)和常见的天气系统(第三节)的基础,与常见的一些自然现象,农业活动及城市规划的一些措施和布局都有关联。其中,近地面大气热量的收支和地面热量的收支对于学生理解大气最基本要素(气温)及其变化影响很大,近地面大气热量的收支与下列现象有关,日气温的高低、日温差高低、垂直方向气温的递减率、出现霜降的规律及相应的农业措施等。热力环流对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的理解的基础性作用很突出,也利于学生理解城市规划中郊区绿化带的意义。踏实掌握和运用这些知识对于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一定的作用。重点: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形成过程难点:1:近地面大气热量的收入及其影响因素 2:热力环流气压的比较和等压面的变化难点对策:简化讲解,促进思考,辅助思维模型构建,讲练结合。[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大气的受热过程[说明 1]:这一部分主要是学生的阅读、思考、讨论,教师只要引导就可以了。[说明 2]:对学生的要求有两点①学生首先独立完成读图思考②在独立完成思考题后再进行小组讨论,完善答案][讲述]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会被反射和吸收掉一部分,大部分到达地面。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和吸收称之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只是太阳的一部分,吸收的更少。获得太阳辐射的地面也向上以地面辐射的形式传递能量,与太阳辐射相比地面辐射波长长是长波辐射,大气将绝大部分的地面辐射吸收。[思考一]1.大气能量的直接来源?答案: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2.大气能量的主要直接来源?答案:地面辐射3.大气的能量的根本来源?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