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湖南省万和实验学校高中语文学案 荷塘月色(1)新人教版必修2

湖南省万和实验学校高中语文学案 荷塘月色(1)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1/2
湖南省万和实验学校高中语文学案 荷塘月色(1)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2/2
语文必修二学案 荷塘月色(1)教学目标:1.品味语言,学习赏析散文的艺术手法。2.通过把握本文的情感脉络,学习鉴赏抒情散文。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颇不宁静的感情。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预习案)教学设想: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揣摩直接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体会景物描写中融注的深情,分析作者感情的发展变化。1、了解作者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 年生于江苏东海。1903 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1916 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取《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考入本科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等地的中学任教。 1923 年发表的长诗《毁灭》,震动了当时的诗坛。1929 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 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1928 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的散文作家。1948 年 8 月病逝于北京。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同志曾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说:“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著作有《朱自清全集》。2、请阅读背景资料,分析作者的心态,结合写作背景略谈自读感受。 本文写于 1927 年 7 月的北京清华园,正是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这时,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此时的作者既做不到投笔从戎,拿起枪来革命,但又始终平息不了对黑暗现实产生的不满与憎恶,作者对生活感到惶惑矛盾,内心是抑郁的,是始终无法平静的。我们来了解这时期作者的思想,看看他的自我表白: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朗读课文听录音,正音正字,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揣摩关键语句,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蓊蓊郁郁 ( ) 袅娜 ( ) 踱步( ) 霎时 ( ) 弥望 ( ) 斑驳 ( ) 渺茫 ( ) 点缀( )2、解释下列词语。幽僻: 蓊蓊郁郁: 踱: 弥望:袅娜: 脉脉: 斑驳: 一例: 丰姿: 碧: 用心 爱心 专心1大意:3、说说作者夜游...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湖南省万和实验学校高中语文学案 荷塘月色(1)新人教版必修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