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开县中学 2014 年高中历史 专题 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课程纲要 人民版必修 1教 学 内 容 (什么教材从哪里到哪里)预 设 课 时 (周课时数)教学起止时间主备小组成员主 备 负责人资 料 收集人教材、学情及课标分析学情分析:学生对现代中国的外交比较感兴趣,并且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观察、分析、自主学习、搜集史料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因此可充分调动学生去收集相关资料,实现自主复习自主建构。课标分析 :了解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知道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的基本史实,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2、简述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背景、意义; 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日建交及其影响;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新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主要内容。理解“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等新中国外交方针和“万隆精神”的含义。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重大意义。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建国初期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等基本内容的学习,学会分析外交政策出台的原因。学会运用各种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图片资料、音像资料分析历史现象,认识历史事物。学会运用概括法概括建国初取得的外交成就。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建国初期取得的外交成就,理解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正确性,加深对新祖国的热爱之情;通过学习周恩来在建国初外交上所作的贡献,体会周恩来的外交艺术和人格魅力。预计重点难点及本质问题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基本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难点: “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原因和评价; “求同存异”方针的内容和影响课型安排问题生成课,综合解决课,训练评价课课时课型评价任务(内容、问题、试题)课型流程要素;学习方式、策略1问题生成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问题 1:新中国为什么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呢?问题 2:“一边倒”方针实施的必要性?问题 3:如何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包容性和开放性?问 题 4 : 指 出 亚 非 会 议 与 会 各 国 存 在 的“同”和“异”分别是什么?教师:1.课前下发导学训练评价单。2.指导学生通读本课文本,巡视阅读情况,指定本课时学习任务,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主体验式学习1.阅读教材,策略:查、划、写、记、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