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佛山市南海区石门中学 何轩高中化学必修 1 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佛山市南海区石门中学 何轩一、教材、学情与教学目标的分析1.教学内容及其地位 金属的化学性质为高中化学 1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的内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包含钠与氧气、水的反应,铝与氧气的反应,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的反应。这既是学生在初中所学金属和金属材料的知识基础上的深化,也渗透了学生在第一、二章里所学的知识,如物质分类方法、氧化还原反应等等,有利于巩固学生以往所学的知识;同时本课时要介绍的金属性质的研究获取方法,将是学生在后续章节里认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的重要基础,因此本课时乃至本章的内容将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2.学情、教学目标分析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隶属于元素化合物的教学,实验教学将占较大的比例,但教学时应尽量避免学生只顾看实验现象而忽视了思考的情况出现,基于以上分析,确定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① 了解地壳中一些重要元素(O Si Al Fe Ca)的含量。② 掌握 Na、Al 与 O2反应的产物及其用途。③ 掌握 Na 与 H2O,Na2O2与 H2O、CO2反应的特殊性。(虽然涉及 Na2O2的知识仅作为“科学视野”内容而非教材正文出现,但 Na2O2性质特殊,应用广泛,探讨其化学性质,对学生化学思维的锻炼、知识增长和能力提高有莫大的帮助!)④ 了解金属活动顺序表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中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① 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思考、交流、实验、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②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辅以巩固提升类练习,最终让学生对金属的性质和金属性质的研究方法有个理性认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 通过介绍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用途,如过氧化钠,指出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热情。② 通过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Na 与 O2、H2O、盐溶液反应的特殊性及其应用。(2)教学难点——①从实验现象中归纳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质。② Na2O2与 H2O、CO2反应的本质二、教法分析1.实验探究法:与以往教材相比,新教材必修 1 本课时内容设计得较为开放,重要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质在书中并无太多的文字叙述,其目的很明显,就是要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