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说》【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注解,疏通字句,读懂文章大意;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合作学习,结合注解,疏通字句,抓住主旨,分清层次,明确作者观点;探究与活动,分析关键语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联系现实,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勇于创新、锐意改革的勇气和精神;追求健康积极的学生生活。 【学习重点】 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学习难点】 分析关键语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联系现实,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 课时 一、新课导入:由伟人对蔡元培的评价导入1.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毛泽东2.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周恩来3.蔡元培的 “三不主义”: 一不做官,二不纳妾,三不打麻将。二、作者简介: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先号民友,后改孑民。伟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家,中国近代学术与教育的奠基者。教育论著有《蔡元培教育文选》《蔡元培教育论著选》等 。1868 年 l 月 11 日出生于浙江绍兴。清季进士出身,1894 年任翰林院编修。他忧民族危难愤清王朝腐败无能,于 1898 年 10 月弃官南下,兴学育才以救国。开始倡言反清革命,并与教育会同人创设爱国学社及爱国女学,培养革命人才。1912 年 1 月,任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2 月受孙中山委派,任迎袁世凯南下就总统职之专使。7 月因不满袁专权,愤而辞职,再次赴德留学。1917 年初,出任北京大学校长,锐意改革,整顿学校,使北大面貌焕然一新。五四运动中,竭力营救被捕学生。1923 年春,不满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彭允彝破坏法制的行为,提出辞职,离京南下。1927 年起,在南京国民政府任大学院院长、司法部长和监察院长等职。后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辞去其他职务。1932 年底,与宋庆龄、杨杏佛等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抗日战争爆发后,移居香港养病,继续领导迁移后方的中研院工作,1940 年 3 月 5 日,在香港病逝。北京大学创办于 1898 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京师大学堂的诞生,是戊戌变法的产物。戊戌变法运动失败以后,所有新政措施几乎全部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1911 年,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