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学习目标】1.了解演讲稿的一般特点,把握文章结构。2.按要求从文中提取信息,概括要点。3.领略本文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培养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学习重点】1.疏通字词,读懂文章大意 2.领略本文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学习难点】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知识链接】(一)演讲稿 演讲稿也叫演说辞,它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所所发表的讲话文稿。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演讲的内容和形式。演讲稿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的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演讲辞的特点有: ① 内容上要有针对性,要注意听众的身份,研究听众的愿望,讲大家最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到有地放矢。② 中心要突出,思路要清晰。因为听众是听,而不是看,演说词要便于听众理清演说的思路,抓住演说的中心,理解演说的思想。③ 演说辞要富于感情,富有鼓动性和感染力。这是与听众直接交流的一种方式,感情应是真挚的,不能张口训人,也不能哗众取宠,要打动听众的心灵,引起听众的共鸣。④ 语言要通俗,尽量口语化。⑤ 必须有内涵、有思想,让人听了有收获。(二)作者简介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家,中国近代学术与教育的奠基者。 1898 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投身教育,1917 年起任北大校长前后共 11 年。不拘一格,奠定了北大的学术地位,使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毛泽东赞扬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三)蔡元培与北大北京大学创办于 1898 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京师大学堂的诞生,是戊戌变法的产物。戊戌变法运动失败以后,所有新政措施几乎全部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1911 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2 年 5 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但 1917 年蔡元培接任之前的北大,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因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贵族子弟,来上学时,有不少还带着听差,上学只是为了升官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