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 1课时教 学 目标1.了解区域的含义,掌握区域的特征。2.通过对比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学会分析不同自然环境条件下人类活动差异的方法。3 学会区域比较研究方法教学重 、 难点重点: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难点:认识区域内部各要素相互联系的整体性和区域间的差异性使 用 说明与学 法 指导1.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2.认真阅读教材内容,理清知识要点,理清要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有逻辑的地理知识的学习,在头脑中形成地理知识内在联系结构图。3.对图表的观察、分析和运用,是地理学习的重要方法。要学会阅读分析教材中的各种图表,从中获取有用信息,进行分析与整合。作为该学期的第一节课,出示下面示意图说明该模块学习,尤其是该章节的学习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一. 知识链接: 1. 复习自然环境包括哪些要素 2. 介绍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相关知识 二. 探究新知:1.学生自学区域的含义和区域特征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一组有关区域的图片如 让学生阅读教材 P2 第一段自学区域的含义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对区域的含义进行解释和总结: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 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让学生阅读教材 P2 第二段,看自己是否理解区域特征教师根据学情解释和总结区域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2)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3)区域具有层次性课堂检测:(1).区域 A.都有明确的界限 B.不受人为因素影响C.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D.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会考原题(2).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A.行政区 B.自然带 C.热量带 D.干湿地区 2.课件展示一组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北平原对比的景观图 并让学生试着在中国地图上将这些景观图归位到相应的区域如: 学生从景观图中感受东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3.同学观察教材图 1.1 和图 1.2,说出你能看到的两图的相同 地和不同点。可以从位置、温度、降水、地形、河湖等方面根据学生说的情况教师进行说明和点播并归纳总结,要求学生掌握如下内容:(投影片表格)在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区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