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霞浦一中高二地理下册《1.1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 6【课程学习目标】识记:1.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理解:1.理解各发展阶段的人类与环境关系。 2.正确理解环境伦理观与传统伦理观的区别。运用:1.正确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并在实际行动中体现。 【基础知识梳理】一、人类与环境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大体经过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 采集、狩猎文明时 期,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还处在蒙昧阶段,无法摆脱自然的控制和威胁,对自然有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二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 农业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文明提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三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 标志 1972 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称_______________.1992 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确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基础学习交流】1.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什么?2.环境伦理观与传统观的区别是什么?【重点难点探究】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圈层Ⅰ代表________________;圈层Ⅱ代表_______________。(2)A 表 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从环境中获取________和__________;B 表示人类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产生的_________又要排放到环境中去。(3)C 表示_________ 作用于环境;D 表示环境对人类的_____________作用。(4)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中,当人类向环境______________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___________速度,或者向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课堂检测我国一些城市在绿化过程中,耗费巨资移植大树进城.据统计,移植大树的成活率不超过 60%,据此回答1—2 题:1.移植大树成活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病虫害防治不力 B.移植过程中受损伤C.生存环境改变 D.人为破坏严重 2.大量移植树木对树木原生地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 ① 加剧水土流失②诱发地质灾害③增加酸雨频率④影响生态群落⑤增加地表水的下渗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但是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近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