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 1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一.课标要求1.知道什么式是控制变量法2.知道加速度和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知道得出这个关系的实验设计思想和操作方法3.能熟练应用图像法分析处理问题4.定性了解加速度与力和质量三者间的关系二.教学设计思想这节课力求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让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和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课堂教学中,从过去单纯地学规律转为让学生去了解和体验形成规律的全过程,从过去一味的学知识转为培养学生的一种学习的本领,一种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这节课不单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实验的结论和规律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牛顿第二定律是如何形成的。因此我的教学重心从科学结论的学习上转移到牛顿第二定律的形成过程,这也是本节的重、难点,因此这节课的课堂设计是成败的关键,这节课采用了从定性到定量的“主体互动自主探究式”教学方法。而对学生来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学习,“教是为不教”,让他们掌握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学会解决问题。所以采用“提取旧知识——积极思维——实验探究——构建新知——巩固深化”的学法,这样也符合了学生认知规律。所以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按定律本身的形成过程划分为三个层次:① 通过实例和感性材料引出研究课题② 通过实验从定量角度探索规律教学流程的设计: 用心 爱心 专心教师创设情境,引出课题教师提供仪器,新课探究,点拨指导定性探究物体的a 与 F 、m 的关系定量的探究物体的 a 与 F 、m的关系(多媒体课件辅助)观察、实验、讨论、分析、归纳、总结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教师](谈话引入)上节课学习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呢?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的难易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物体运动状态就是指物体速度发生了改变,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运动状态的改变时会产生加速度(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借助多媒体演示神舟五号火箭发射。[教师]火箭发射时运动状态有没有改变,即有无加速度?加速度大小怎样变化?(由学生回答,学生点评)。教师在这过程中可适当引导启发。然后紧接着问又是如何控制物体的运动的呢?[学生]展开讨论。教师可进行适当引导。(控制物体的加速度)。那么,请大家猜想一下:那么如何控制物体的加速度?即加速度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然后提供给学生感性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