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 2 动能定理的应用一、教材概述 本课时教材内容“动能定理”在现行教学大纲中定为“B 级”,有较高要求层次.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是: 1.进一步熟悉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和解题过程. 2.能用动能定理解决力学问题. 教材在这一部分内容的叙述中,所用的文字虽然不多,但每个自然段都有丰富的内涵与外延,应该全面分析与深刻理解. 动能定理表达式中的 W 的含义:①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共同作用,式中 W就表示各个力做功的代数和.②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共同作用,式中 W 也表示合力所做的功. 动能定理中的力:可以是任何力. 动能定理的适用范围:可以是恒力,也可以是变力;可是以直线运动,也可以是曲线运动. 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明确物体的初动能和末动能,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列出各个力所做的功,最后利用动能定理求解. 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点:不涉及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和时间,处理问题方便.二、要点分析 1.动能定理适用的条件 动能定理是从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而得,虽然它是在受恒力作用,物体作直线运动的特殊条件下得到的,但是无论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是否改变,物体是沿直线运动还是沿曲线运动,结论仍然成立.在推导动能定理的过程中应用了用心 爱心 专心只能在惯性参考系中成立的牛顿第二定律,因而动能定理也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而对于不同的惯性参考系,虽然力对物体做的功、物体的动能、动能的变化都不相同,但动能定理作为一个力学规律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仍然成立.动能定理适用于在惯性参考系中运动的任何物体. 2.动能定理的进一步理解及应用要点 (1) 动能定理提示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与物体动能变化之间的关系,即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对应着物体动能的变化,变化的大小由做功的多少来量度. (2) 动能定理的计算式为标量式,v 为相对同一参考系的速度. (3) 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是单一物体,或者是可以看成单一物体的物体系. (4) 动能定理适用于物体的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分段作用.只要未求出作用过程中各力做功的多少和正负即可.这也正是动能定理的优越性所在. (5) 若物体运动全过程中包含几个不同过程,应用动能定理时可以分段考虑,也可以全过程为一整体来处理. 3.动能定理应用的思路 动能定理中涉及的物理量有 F、s、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