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1.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必修2P130~131)(1)背景:集中一切力量,巩固____________。(2)内容:①农业:实行______________。②工业:____________化,不论大中小企业。③商业:取消了________________。④产品分配:实行______________,实行成年人________制。(3)影响:集中了全国的力量,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障,巩固了政权,但战争结束后,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遭到农民的反对。2.理解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必修2P131~132)(1)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______________危机和____________危机。(2)1921年2月,海军基地发生兵变。为克服经济危机,列宁等人决定调整政策,实施新经济政策。3.了解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并认识其作用(必修2P132~133)(1)内容:______年,①农业:以____________代替____________。②工业:解除中小企业____________,允许__________开办小型企业,无力开发的以__________方式给外国资本家。③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实行______________。④分配:取消________________,实行____________制。(2)作用: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到1925年,苏俄的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4.“”了解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必修2P138~139)(1)“”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执政时期,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逐渐形成了______________经济体制。开创的这种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被称为斯大林模式。(2)主要表现:①优先发展__________。②实行单一的__________。③实行______________经济。④推行农业____________。5.“”认识斯大林模式在经济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必修2P139)片面发展____________,导致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的____________不高;长期执行____________,压制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特别是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后来因没有进行有效的改革而日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6.了解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必修2P143~144)(1)背景: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社会动荡危机局面。(2)主要内容:重点是用______________代替原来的__________,实际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3)后果: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而转向政治改革;最终导致国内局势失控和苏联的解体。第16课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1.新生政权余粮收集制全面国有自由贸易实物配给制劳动义务2.政治经济3.1921固定的粮食税余粮收集制国有化私人租让自由贸易实物配给制按劳分配的工资4.高度集中的计划重工业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集体化5.重工业农业轻工业生产积极性计划指令地方企业6.经济管理方式行政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