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文化大革命”教学课题学习本课需要达成的目标:1、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中央文革小组的成立;全国动乱局面的出现;二月抗争;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国民经济出现转机;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2、通过引导学生对十年内乱过程的思考,培养学生高度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对十年内乱原因、经验教训的思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通过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使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个伟大的党,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教学突破通过挂图和配图并运用具体事例,让学生以小见大,培养能力。尤其要使用幻灯片,生动形象,以加深印象。教材分析本课围绕“文化大革命”的起因;内乱;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为线索,主要讲述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和灾难,粉碎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事实。60年代中期,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形势作了错误的分析,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1966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开展“文化大革命”的通知,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开始。1967年1月,上海造反派夺了中共上海市委和上海市政府的权,全国进入向所谓“走资派”夺权的高潮,动乱局面出现。“二月逆流”和“四五”运动是老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反对“文化大革命”“左”的错误的正义斗争。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残酷迫害,民主与法治遭到严重践踏。在“文化大革命”中形成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它们先后被粉碎,党和国家的命运得到挽救。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个伟大的党,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文革”的开始;“二月逆流”;粉碎“四人帮”。难点: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原因;“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课程学习导入新课1958年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认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步子可以更大一些,速度可以更快一些。这条路线虽然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因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左”倾错误有所发展。接着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全国出现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由于这些严重失误加上自然灾害,使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三年经济困难。党和政府从1961年春天开始调整经济,不久就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党内“左”倾思想并没有达到彻底的根除,终于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也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重大失误。一、文化大革命的发动1、什么是“文化大革命”(含义)大家可能注意到了,在课题中,文化大革命是加了引号的,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联系语文教学中,引号的用法)表示特殊含义。文化大革命,并非如同我们从前所学的辛亥革命那样是一次推动社会进步的革命。那么,它是怎样的一次运动呢?学生:(可根据教材、平时积累,如,影视剧、父母经历)回答。教师:含义(性质):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全国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2、“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原因毛泽东为什么要发动“文化大革命”?(文革爆发的原因)学生:结合课本找出答案教师:这个原因是其中一个原因。“文化大革命”的原因是复杂的,但主要原因是“左”倾错误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十年的探索中,我们的国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有严重的失误。虽然后来这种错误得到了很大的纠正,但在政治上仍然没有得到彻底地根除,并在后来发展严重。毛泽东对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最终做出了发动“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决定。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所利用当时国家政治生活中存在个人崇拜现象3、开始的标志(用文件的形式肯定文化大革命的合法性)二、“全面夺权,全面内战”(1)全国动乱形成红卫兵运动(表现:结果:造成全国大动乱局面)毛泽东对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所以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的复辟。毛泽东最初把矛头指向了谁?毛泽东在当时把在经济调整工作中所采取的措施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把主持调整工作的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