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主备主核初三备课组使用者课型复习使用日期课时第22课时教学目标:复习目标:1、识记《共同纲领》的意义,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史实2、了解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重要举措:第一个五年计划、l954年宪法、三大改造、“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教学难点:掌握开国大典,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意义,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教学过程使用补充考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政协召开——1949年9月,北平颁布《共同纲领》作用:临时宪法考点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第一个五计划:时间:1953----1957年任务: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2)三大改造的完成时间:(1953年——1956年底)内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重点)(3)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的宪法意义:真正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志,代表了各族人民的利益,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识记《共同纲领》作用识记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相关知识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怎样确立的?1、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经建国初期三大运动政权得到巩固。3、1954年第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新中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4、1953年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了起来。2、1949年至1952年我财政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4)“大跃进”运动①农业中:浮夸风②工业中;全民大办钢铁互相提问识记基础知识并(四)“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大跃进运动:(1)背景: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执行总路线的过程中,忽视了,片面强调、高,全国出现了轰轰烈烈的“大跃进”运动。(2)表现:农业大跃进中的和工业大跃进中的。(3)成绩和影响:①成绩:在“大跃进”运动中,全国人民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奋发努力,发挥了高度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表现了可贵的建设热情,取得了一些成就,如人民大会堂建成。②影响:这场运动夸大了和的作用,严重违背了,打乱了。大批农村劳动力投入大炼钢铁运动,造成一些地区,生产衰退,;片面强调发展钢铁工业,使减产,十分困难,人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2.人民公社化运动(1)开始的时间:年。(2)内容:把小型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为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作为基层单位。并认为人民公社是建成社会主义和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的组织形式。(3)评价:根据提纲自学基础知识并完成填空师生共同探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那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从土地改革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革改地土社公民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两千多年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业生产解放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生产合作社生产合作社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课后追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这两个考点相对比较难有点,首先必须掌握本课书的大体线索,我在此部分花费了不少精力,在学习一五计划,第一部宪法的制定,三大改造,等知识点时,主要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还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