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下)午好!我是()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板书),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地位、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说说我的认识和教学设想。一、说教材:本教材是九年级历史上册的第19课。主要内容是俄国、日本通过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基本上扫除了封建制度的严重障碍,为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二、说学情:前几年因为历史科成绩没有计入中考总分,所以学生对这科不太重视。他们学习兴趣不高,基础不好。这样他们对初一、初二的历史知识了解不多,学习世界历史比较困难,特别是对一些历史发展的线索还是比较模糊。因此教学过程相当吃力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俄国1861年改革及其历史意义,幕府统治危机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等基本史实。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和全面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从政治体制、力量对比,改革措施和国际背景等方面进行思考、探究、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这两次改革的资产阶级性质,认识到它们在本国历史上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理解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四、说重难点重点:一是1861年俄国改革及其历史意义;二是日本明治维新及其历史意义。处理方法:通过层层设疑、讨论、归纳,使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思路:俄国日本通过改革,取得了与封建主义斗争的胜利,完成了向资本主义的过渡。难点:如何在教材内容简单的情况下,使学生感知这两次改革使日本和俄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成为本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二是通过学生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教会学生全面、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处理方法:通过学生查阅资料、讨论及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对两次改革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而能够全面辨证的分析和评价两国的改革实际就是两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五、说教法:1、开放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每个历史问题不一定只有一个答案,教师要鼓励学生去大胆探索,对不同的结论,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将课堂教学引向深入。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手段演示改革的背景与内容等方面的视频资料或是图片资料,改善教学环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引发创造性思维。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设置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问题,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从而进一步巩固知识点。4、激励教学法: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方法,注重激励学生的活动。六、说学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形成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师设置一些讨论性的问题,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团结合作,共同完成提问。使学生学习中,学会沟通、学会合作、学会学习。2、基于网络应用的探究性学习法: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师提供的网址,学生通过上网收集和查阅资料,以学习单元为基本内容,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前作业。3、史料研习法:教师提供史料(文字资料、图片资料、音像资料)及设置的问题,引导学生尝试辨证地进行分析,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最终解决问题。4、联系实际法:历史教学应为现实服务,将历史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以使遥远的历史更贴近学生,更为学生所接受。七、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由分析课题引入新课:我们今天的课题是: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2)、讲授新课:一、俄国废除农奴制师问:19世纪中期的俄国面临的社会问题是什么?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并讨论交流,由代表总结发言:19世纪中期,俄国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是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这里教师需要提醒学生,教材正文部分语言十分概括,只有读懂下面的小字,才能够理解出示的问题。经过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得出结论:①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