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则【教学设计思路】本文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朗读新闻,要求学生听读,辨明字音及词义,积累词语;指导学生从六个方面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培养快速阅读叙事性作品的能力;把握两则新闻战争的主题;能力训练,学会正确听读。第二课时,速读课文,把握两则新闻的主要内容及结构特点。引导学生理清两则新闻的结构,品析新闻的特点,并进行课堂训练,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绥靖、阻遏、锐不可当、安然无恙、神采奕奕”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2.掌握新闻相关知识。3.知道两则新闻的历史背景。4.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过程和方法:1.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2.培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正义感、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教学重点】1.理解新闻内容,把握战争的主题。2.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教学难点】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几次大回合,渡江战役就是其中之一。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板书课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二、背景简介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背景简介(1)时代背景简介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的打击。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以便卷土重来,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总统,支撑残局,并大搞和平谈判的阴谋。在这历史的紧要关头,毛主席在1948年12月31日为新华社写了一篇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指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已经是确实无疑了,国民党反动派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的胜利,已不能用单纯的军事斗争的方法加以阻止,就大搞“和平阴谋”。我们不能让敌人有喘息的机会,卷土重来,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1949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我方提出8条2l款,限蒋介石20日前表态。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谈判破裂。4月21日,毛主席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人民,保卫中国人民领土主权的独立完整”。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一千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惨淡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2)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大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二、新闻朗读,整体感知。1、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要求读准字音,并努力读出文章的感情和气势。)2、根据新闻的结构特点,理清文章的层次及新闻的要素。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主体:20日夜起,—————————课文最后。第一层:(20日夜起——已度过三十万大军):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第二层:(21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的情况,并加以评价。第三层;(汤恩伯认为——结束):写东路军渡江情况。三、合作探究,画画地图。画画地图:分别将西路军、中路军、东路军已占领的地方用红色标线,向前进发点用箭头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