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汉魏晋五言诗三首从容说课《迢迢牵牛星》抒写牛郎与织女隔河相望而不能团聚的想思之情。这首诗五句十行,层层深入,一气呵成,哀婉动人。连用六个叠音形容词,加上句句押韵,随韵成趣,自然而又深切地表现了景中情,情中景。《短歌行》是曹操借乐府旧题抒发怀抱的代表作之一颇能体现曹操慷慨悲凉、气韵沉雄的风格。全诗感情几经起伏,章法抑扬有致,抒发了时光易逝、功业未就的苦闷,表现了诗人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于深沉忧郁中回荡着昂扬奋斗、积极进取的激情。诗中多处运用比兴手法,借用《诗经》成句和典故形象生动,恰到好处,使诗意明白而不直露,隐约而不晦涩。《归园田居》写陶渊明辞官归隐、重返自然后的生活情景。诗人选择一些典型的生活场景来写,兴之所至,无意而工颇得神韵。学习本课应突出五言诗特点,了解《诗经》四言诗、《离骚》骚体诗及汉魏晋五言诗的发展脉络,以及文学史的相关常识。另外,本课三首诗分属三个朝代的典范作品,题材各具代表性,因此对三首诗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的分析揣摩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鉴于此,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应着眼于对诗歌情和景的把握以及对语言的节奏和表现力的赏析等方面。同时注意指导学生自读、自己鉴赏,突出重点,不必求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汉、魏、晋诗歌在继承发扬《诗经》《楚辞》的艺术特点方面的成就。2.了解五言诗的“指事造形,穷情写物”的特点及奇偶相配、富有变化的节奏的句式特点。3.了解陶渊明诗平淡、朴素中见真情的语言风格。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朴素平淡的语言表达情怀的能力。2.培养学生在写作实践中能够自如运用外在美与内在美相得益彰的描写人物的能力。3.培养学生能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的内涵的能力。德育目标1.学习《短歌行》,要使学生自觉珍惜时间、树立远大的志向。2.学习《归园田居》,要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学习他那种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人格。●教学重点1.《迢迢牵牛星》中用平凡的意象表达的刻骨铭心的感情。2.揣摩《短歌行》中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3.体悟《归园田居》中作者的那种悠然自得的心态。●教学难点1.鉴赏三首诗各具特色的艺术手法。2.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三首诗。●教学方法1.运用点拨法,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带面,以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2.运用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3.运用讨论法,让学生自己品味诗中运用的叠字及情景交融等艺术手法。4.运用探究阅读法,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有新意。●教具准备投影仪、录音机、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品味《迢迢牵牛星》一诗中叠字的表达效果。2.学习《迢迢牵牛星》和《归园田居》两诗中的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3.了解陶渊明诗的平淡、朴素的语言风格。[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我国民间流传着许多美丽的故事,如牛郎织女、白蛇传等。郭沫若先生曾在他的诗作——《天上的街市》中为我们描绘了牛郎织女隔着“浅浅”的天河的幸福生活的图景(此处让学生背诵有关诗句)。但是,当他们隔着同样的“浅浅”的天河,却不能相守的时候,我们是否能体会到他们的别离之恨呢?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受人敬仰的英雄,每一个时代都对它的英雄有不同的要求,封建时代,人们心中的英雄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常用“不为五斗米折腰”等语句比喻伟大诗人陶渊明的节操。他的理想生活是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三首诗,可帮助我们更进一步地理解上述问题。二、解题文人创作的五言诗出现于东汉末年。东汉末年,由于社会的大动荡,一些接近民间的文人忧生念乱,愈来愈感觉四言诗的旧形式不能适应,五言诗于是大量产生,艺术技巧日益成熟。而且因为它“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也就是说,五言句所包含的词和音节比四言句多,运用起来伸缩性也较大,在表达上更灵活更方便,所以,五言诗迅速兴起。三、研习《迢迢牵牛星》(板书)1.解题《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民歌体的文人诗,为东汉末年的一批文人所作,诗作表现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艺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