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始得西山宴游记青溪①王维言入黄花川②,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③。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④。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⑤。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⑥。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⑦。【注】①青溪:在今陕西沔县之东。②言:发语词,无意义。黄花川:在今陕西凤县东北黄花镇附近。③趣途:指走过的路途。“趣”通“趋”。④声:溪水声。色:山色⑤漾漾:水波动荡。菱荇:泛指水草。⑥素:一向,向来。澹:安静。⑦盘石:又大又平的石头。将已矣:将以此终其身。【赏析】这是一首写于归隐之后的山水诗。诗的每一句都可以独立成为一幅优美的画面,溪流随山势蜿蜒,在乱石中奔腾咆哮,在松林里静静流淌,水面微波荡漾,各种水生植物随波浮动,溪边的巨石上,垂钓老翁消闲自在。诗句自然清淡,绘声绘色,静中有动,托物寄情,韵味无穷。探寻背景唐宪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因参加翰林学士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司马是个闲职,在编制之外,没有什么公务,甚至没有办公处所。柳宗元到任后,寓居寺庙为家,无所事事,与僧侣朝夕相处,谈经论道,但他的抑郁情绪并未能因此好转,只好“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与李翰林建书》)。“永州八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其第一篇。文体知识杂记文古代的杂记文,包括的范围很广,除传记(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碑志外,凡记事、记物的文章都可归入这一类。根据文章内容,杂记文又分为台阁名胜记、山水游记、人事杂记等。台阁名胜记是为修建亭台楼阁或是游览名胜古迹而写的文章。这类文章一般要介绍事物本末、建造者、建造过程、四周景物等,作者也常常借题发挥,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山水游记主要写登山临水的见闻感受,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写竹、写水、写石、写鱼。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写雪、写堤、写亭、写舟,像风景画一样真切可感。有些山水游记,不以写景见长,而以议论、说理取胜,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和苏轼的《石钟山记》。人事杂记是以记人叙事为内容的文章。如全祖望的《梅花岭记》写的是史可法抗清的事迹,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写的是家常小事,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则是通过描写疗梅以讽刺社会。作者轶事失而复得的“荔子碑”“荔子碑”是过去每年祭祀柳宗元时用的祭歌,摘自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写的《柳州罗池庙碑》中的《享神体》,此碑是公元1217年(宋代嘉定10年)刻的,因开头有“荔子”二字,所以叫做“荔子碑”。由于碑文是韩愈作的绝好文章,又是宋代名书法家苏东坡写的绝好行书,歌颂的是柳宗元绝好故事,因而叫做“韩诗苏字柳事碑”,又被人们美誉为“三绝碑”。此碑现巍然耸立于柳侯祠堂内,我们可以看到碑身为断裂合拼而成。柳州流传着一个故事,明嘉靖年间,在战乱中,“荔子碑”被毁坏。后来在筑柳州外城时,有军士捡得半截“荔子碑”,拿来砌城墙,但是每次砌进墙内,城墙就崩塌,后来才发现是“荔子碑”的一部分,在场的人终于醒悟过来,知道拿来砌墙是对柳侯的不敬,所以受到崩塌的惩罚。只好把断碑抬回柳侯祠,与残留原处的“荔子碑”拼合在一起,使这一珍贵的文物得以完整地保留下来。字音僇人(lù)栗(zhuì)(lì)施施而行(yí)榛莽(zhuó)(zhēn)箕踞而遨(jī)席之下(rèn)岈然洼然(xiā)垤若穴(dié)攒蹙累积(cuán)(cù)隐(dùn)颢气(hào)觞满酌(shānɡ)(zhuó)颓然就醉(tuí)培,·(pǒu)(lǒu)辨形组词①②③④⑤⑥⑦⑧解释加点的词语①因坐法华西亭:连词,因为,由于。②箕踞而遨:这里指目游,眺望四周。③则凡数州之土壤:土地。壤,地,与“天”相对。④岈然洼然:岈然:山深邃的样子。洼然:凹下的样子。⑤若垤若穴:若:好像。垤:小土堆。⑥莫得遁隐:“遁”有“逃跑、逃离、回避、隐藏”之义,此处与“隐”同义,“隐藏”。⑦外与天际:连接。⑧四望如一:形容词,一样。⑨不与培为类:名词,同类。⑩悠悠乎与颢气俱:动词,合而为一。⑪颓然就醉:颓然:现在形容败兴的样子,文中指“恭顺的样子”,即喝醉了酒,叫怎么样就怎么样。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