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后赤壁赋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①,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②,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③。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④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⑤,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⑥好景,归去凤池⑦夸。【注】①东南形胜:是说杭州地处东南方,地理形势优越。②风帘翠幕:挡风的帘子和翠绿色的帏幕。③天堑无涯:广阔无边的天然壕沟。这里指钱塘江。④重湖叠:白堤两侧的里湖、外湖和远近重叠的山峰。⑤高牙:古代行军有牙旗在前导引,旗很高,故称“高牙”。⑥图将:把杭州美景画出来。将,用在动词后的语助词。⑦凤池:即凤凰池对中书省的美称,这里代指朝廷。【赏析】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这几句写钱塘潮的壮观,下片重点描写西湖,其诗情画意跃然纸上,“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煊赫声势。探寻背景苏轼的思想比较复杂,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在他世界观的各个方面往往是既矛盾又统一的。他少年时就爱好庄子的文章,后来又喜欢和僧人来往。在生活上他认为“游于物之外”,则“无所往而不乐”(《超然台记》),要求以安然的态度应物,“听其所为”,而“莫与之争”(《问养生》),更多地表现了佛、道二家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洒脱态度。然而他从儒家出发的比较现实的生活态度,又使他对佛家的懒散和老庄的放逸有所警惕。因此他一生在政治上虽屡受挫折,在文艺创作上始终孜孜不倦,没有走向消极颓废的道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下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五年(1082)的秋、冬,他两次游黄州赤鼻矶,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本文即为冬游之作。文体知识见《秋声赋》作者轶事与小妹谈诗苏东坡与妹妹经常以谈诗的形式开玩笑,说来有趣,挺逗的。苏小妹的额头较高,苏东坡下巴较长。有一天,苏东坡口出两句,拿妹妹开逗:“未出厅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小妹毫不示弱,张口就说了两句:“去年一点相思泪,至今方流到腮边。”兄妹俩都用夸张的手法讽刺了对方生理上的特点,饶有情趣。一天,苏东坡的朋友黄庭坚来访,刚落座,小妹就说:“您来的正好,我有两句没写完的诗,您帮我修改修改。”黄庭坚忙说:“不敢,不敢。在苏东坡面前哪敢说修改你的诗!”苏东坡谦虚地说:“老弟不必客气了,我妹妹这么信任你,当然向你请教了。”黄庭坚也不是一般人,他是江西派的开山始祖,诗文都有很大的名气,但他还是虚怀若谷:“那我试试。”小妹说:“我有两句诗,要添两个字,可一时又不知添哪个字合适。你们帮我推敲推敲。”“你说说!”俩人同时催问。“‘轻风____细柳,淡月____梅花’。这两处加个什么字更好哇?”苏东坡沉吟了一会儿,说:“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加‘摇’和‘映’好!”黄庭坚也认为苏东坡的意见是正确的:“依我看,‘摇’和‘映’就挺好。”苏小妹摇了摇头。苏东坡又想了想,说:“那就加‘舞’和‘隐’,成为‘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了。”黄庭坚接着说:“这两个字好,有动有静。”小妹又摇了摇头,笑了笑,说:“我加的字是‘扶’和‘失’,也就是说‘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怎么样?”苏东坡和黄庭坚听了以后拍手叫好:“这一‘扶’一‘失’,把轻风、细柳、淡月、梅花都写活了,真好!”字音临皋(ɡāo)巉岩(chán)虬龙(qiú)栖鹘(hú)凛乎(lǐn)缟衣(ɡǎo)戛然(jiá)翩跹(piān)(xiān)惊悟(wù)辨形组词①②③④解释加点的词语①行歌相答:边走边歌,互相酬和。②摄衣:提起衣襟。③中流:江中心。④戛然:形容鹤鸣声。⑤惊悟:惊醒。文学文化常识苏轼,北宋(朝代)文学家、书画家,他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