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共价键的形成及类型[核心素养发展目标]1.了解共价键的形成条件及实质,能从微观角度分析共价键的类型,会区分σ键和π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促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2.能熟练判断分子中σ键和π键的存在及个数,从而建立判断σ键和π键的思维模型。一、共价键的形成1.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2.形成过程(以氢气分子形成为例)氢分子形成过程中能量随核间距的变化如下图曲线a所示:当两个氢原子相互接近,若两个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自旋方向相反,它们接近到一定距离时,两个氢原子的1s轨道发生重叠,电子在两原子核间出现的机会较大,体系的能量逐渐下降,达到能量最低状态。若核间距离进一步地减小,两原子核间的斥力增大,使体系的能量迅速上升,这种排斥作用又将氢原子推回到平衡位置。氢分子形成过程中能量(主要指势能)随核间距的变化如上图曲线b所示。若两个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自旋方向相同,当它们相互接近时,两原子间总是排斥作用占主导地位,体系能量将逐渐升高。所以,两个带有自旋方向相同的电子的氢原子不可能形成氢分子。3.形成的本质当成键原子相互接近时,原子轨道发生重叠,自旋方向相反的未成对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两原子核间的电子密度增加,体系的能量降低。4.共价键的特征(1)共价键的形成条件:电负性之差小于1.7的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2)共价键的饱和性决定了各种原子形成分子时相互结合的数量关系。共价键的方向性决定了分子的空间结构。(3)并不是所有共价键都具有方向性,如两个s电子形成共价键时就没有方向性。例1下列不属于共价键成键因素的是()A.共用电子对在两原子核之间高概率出现B.共用的电子必须配对C.成键后体系能量降低,趋于稳定D.两原子体积大小要适中答案D解析两原子形成共价键时,电子云发生重叠,即电子在两核之间出现的概率更大;两原子电子云重叠越多,键越牢固,体系的能量也越低;原子的体积大小与能否形成共价键无必然联系。例2(2018·南昌月考)共价键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共价键的饱和性是由成键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决定的B.共价键的方向性是由成键原子轨道的方向性决定的C.共价键的饱和性决定了分子内部原子的数量关系D.共价键的饱和性与原子轨道的重叠程度有关答案D解析一般地,原子的未成对电子一旦配对成键,就不再与其他原子的未成对电子配对成键了,故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目决定了该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具有饱和性,这一饱和性也就决定了该原子成键时最多连接的原子数,故A、C正确;形成共价键时,为了达到原子轨道的最大重叠程度,成键的方向与原子轨道的伸展方向就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则共价键的方向性是由成键原子轨道的方向性决定的,故B正确;共价键的饱和性与原子轨道的重叠程度无关,与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有关,故D错误。二、共价键的类型1.σ键和π键(1)(2)―→成键原子的原子轨道的重叠方式。(3)―→一般地,σ键原子轨道重叠程度大,键的强度大;π键原子轨道重叠程度小,键的强度小。2.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类型形成元素共用电子对偏移原子电性非极性键同种元素两原子电负性相同,共用电子对不偏移两原子都不显电性极性键不同种元素共用电子对偏向电负性较大的原子电负性较大的原子显负电性,电负性较小的原子显正电性3.配位键——特殊共价键(1)概念:由一个原子提供一对电子与另一个接受电子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2)表示方法:配位键常用A→B表示,其中A是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B是接受孤电子对或提供空轨道的原子。(3)配位键与共价键在形成过程上的主要不同是配位键的共用电子对是由某个原子提供的,共价键的共用电子对是成键原子双方共同提供的。(1)σ键和π键的比较①两个s轨道只能形成σ键,不能形成π键。②两个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其原子轨道尽可能满足最大重叠程度,故两个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先形成σ键,然后才能形成π键。所以两个原子间可以只形成σ键,但不能只形成π键。③σ键原子轨道重叠程度较大,电子在核间出现的概率大,强度较大,不容易断裂;π键原子轨道重叠程度较小,电子在核间出现的概率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