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3.5《苏幕遮菩萨蛮》(人教版)[学习目标]1.把握词的意境,了解用词格律严谨、语言清新自然的特点。2.理解词的描写技巧,准确把握主人公的内心世界3.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体会词的音韵美。[学习重点]鉴赏词的特色和技巧。[学习难点]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体会词的音韵美。[天天预习]1.课内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燎沈香()消溽暑()窥檐语()干宿雨()小楫轻舟()芙蓉浦()【答案】liáorùkuīsùjípǔ(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消溽暑()②侵晓窥檐语()③干宿雨()⑤弄妆()④罗襦()【答案】①消:消除;溽:湿润,潮湿②侵:渐近③干:晒干④梳妆打扮⑤丝绸短袄(3)课文名句填空。①叶上初阳干宿雨,。②懒起画蛾眉,。照花前后镜,。新贴绣罗襦,。【答案】①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②弄妆梳洗迟花面交相映双双金鹧鸪2.文学常识【作者简介】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居士集》,已佚。温庭筠(约812—870),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年轻时苦心学文,才思敏捷。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文本研读]1.《苏幕遮》下阙前四句是怎样表现词人的思归之情的?【答案】下阕先点出任在官场心不由己,作为钱塘人,久居京华的羁旅之愁溢于言表,然后用设问的方法,反写旧友是否忆着我,更好地表达了思乡、思友之情。2.“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这四句词描写景物有何特色?【答案】开头描写静景,焚沉香以消溽暑,环境非常安静。三四句出现鸟叫,一“呼”字,极为传神,暗示昨夜雨,今朝晴并,并有动景——鸟雀的动作,表示晴天到来,生动而有风致,气氛轻松愉快。13.《菩萨蛮》词写了哪些物象?想一想作品如何营造出视觉之美的?【答案】写了“小山”、“鬓云”、“香腮”、“蛾眉”、“花”、“镜”、“面”、“绣罗襦”、“金鹧鸪”等意象,美好的环境,柔美的鬓发,雪白的肤色,美丽的装饰,美妙的女子,构筑了一个富于视觉之美的境界。4.《菩萨蛮》词中的女主人公是怎样的形象?又有怎样的情怀??【答案】词中女主人公并非“无情”,只是她的“情”深藏不露,偶尔从“懒”、“迟”的动作中轻轻逗出,不经意地又从她“双双金鹧鸪”的衣饰图案中淡淡映现——原来她是一个孤独寂寞的女子。客观而论,此词表面所写不过一女子晨起梳妆之过程、姿容服饰之精美,及其慵散无聊之心绪、自矜自怜之情怀,描绘了一幅唐代宫廷仕女图。其深层含义,可以联系到作者累举不第、坎坷终生的遭遇,含蓄地流露了词人怀才不遇之感。[问题探究]1.说说《苏幕遮》运用设问手法的作用。【答案】先用设问“故乡遥,何日去?”由眼前之荷想到故乡之荷,人在官场,身不由己,写出了一种久居京华的羁旅思绪萦绕心头。再用“五月渔郎相忆否”一句设问句,表达思乡之情,这个设问句从朋友角度落笔,反写不知旧友是否忆我,不仅把自己对故乡、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细腻真切,而且使得不落俗套的意境又进一层,难怪王国维赞之曰:“诗中老杜,非先生不可。”2.品味《苏幕遮》“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妙用。【答案】参考答案一:这两句诗有一种简约的美。水是水平的,“清圆”的荷叶以及荷叶上的雨滴是圆的,而亭亭玉立的荷茎又是垂直的。这种几何图形的简约造型,让读者过目不忘,似得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精髓。参考答案二:这两句词炼字功夫了得!“一一”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感刻画得惟妙惟肖。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