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监利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李清照词两首新人教版必修4【学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及其前后期词风的变化。2、反复诵读《醉花阴》和《声声慢》两首词,体味作者所表达的情感。3、探讨这两首词中共同的意象“酒”、“风”、“黄昏”、“黄花”的象征意义,并把握两首词共有的情感“愁”。【学法指导】本文的学习用二课时。第一课时:在早读预习基础上,完成本导学案。第二课时,首先在老师的指导下,以预习案为序,完成知识积累;然后,按271课堂模式,完成探究案。预习案【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师从苏轼,是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出身名门,也知书善文。李清照从小接受良好的文化教养,工书,能文,精通音律。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生赵明诚为妻,婚后的生活相当美满,二人志趣相投,能在一起读书,品诗论文,收集和鉴赏古籍、器物和金石刻等。赵明诚有一段时间出外游学、出仕为官,李清照便常常以诗词排遣寂寞,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北宋灭亡,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他们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即1129年赵明诚在赴官途中染病身亡,留下李清照孤苦伶仃一个人。这期间她不但承受着政治上的压力,而且大量书画、研墨被盗,孤独一身,各地漂泊,境况极其凄惨,尝尽了丧夫之痛、流离之苦和亡国之恨。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南渡后,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李词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以其女性身分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2、写作背景:《醉花阴》写于词人生活的前期。当时赵明诚在山东莱州做官,李清照留在老家青州居住。李清照形单影只,居室寂静,再不闻评诗论文、查书赌茶、鉴赏碑刻的欢声笑语。李清照写了这首词给明诚,以寄相思。《声声慢》写于词人生活的后期。这时她不但连续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丧失丈夫的灾祸;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难中,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还遭到政治上的诬陷。她晚年的处境极其凄惨,心境极其恶劣。她用这一曲抒情长调,艺术地表现了自己晚年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自学检测】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玉枕()纱厨()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憔悴()()2、解释下列词语永昼:金兽:1暗香盈袖:帘卷西风:戚戚:将息:3、一词多义也雁过也,正伤心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自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独自怎生得黑有朋自远方来莫莫道不消魂于是国人莫敢言4、文学常识填空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号,(今山东济南)人。十八岁嫁金石家,夫妇感情甚笃。后,丈夫病故,她颠沛流离于江浙皖赣一带在中度过晚年。她工诗能文,词尤为宋代大家。词作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作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词多写,后期词融入之恨和之感。她对小令和慢词都擅长,每能创意出奇,以经过提炼的口语表达其独特真切的感受,形成辛弃疾所称道的“”。有《》传世。探究案【合作探究】小组合作,集思广益:1.两首词一首作于早年,一首作于晚年。同是写愁思,词中选用的意象、创设的意境和蕴含的情感是否相同?试加以分析。2.关于《醉花阴》词相传有一个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2【我的疑惑】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请结合全词,赏析这三句词文。3.仔细品味《声声慢》意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