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高二《〈论语〉选读》《出辞气远鄙倍》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⒈认识孔子所说的“雅言”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⒉认识交际语言讲究技巧的重要意义。⒊积累一些文言诗词。教学重点积累一些文言诗词。认识交际语言讲究技巧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认识孔子所说的“雅言”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语言作为人类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是心灵的外观。“言语”是孔门四科之一,对语言的的重视是孔子尚文思想中包含的一个重要方面。他认为支配人的语言的应该是深厚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境界。二、题目解释出辞气,斯远鄙倍矣:讲究言辞语调,就会远离粗俗与乖戾。三、字词处理笾豆之事:笾(音biān)和豆都是古代祭祀和典礼中的用具。愆:音qiān,过失。瞽:音gǔ,盲人。蘧伯玉:蘧,音qú。人名,卫国的大夫,名瑗裨谌:音bìchén,人名,郑国的大夫。佞:音nìng,能言善辩,有口才。恂恂:音xù,温和恭顺。訚訚:音yín,正直,和颜悦色而又能直言诤辩。踧踖:音cújí,恭敬而不安的样子。四、课文讲解(一).疏通课文【原文】8·4曾子有疾,孟敬子(1)问(2)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3),斯远暴慢(4)矣;正颜色(5),斯近信矣;出辞气(6),斯远鄙倍(7)矣。笾豆之事(8),则有司(9)存。”【注释】(1)孟敬子:即鲁国大夫孟孙捷。(2)问:探望、探视。(3)动容貌:使自己的内心感情表现于面容。(4)暴慢:粗暴、放肆。(5)正颜色:使自己的脸色庄重严肃。(6)出辞气:出言,说话。指注意说话的言辞和口气。(7)鄙倍:鄙,粗野。倍同背,背理。(8)笾豆之事:笾(音biān)和豆都是古代祭祀和典礼中的用具。(9)有司:指主管某一方面事务的官吏,这里指主管祭祀、礼仪事务的官吏。【译文】曾子有病,孟敬子去看望他。曾子对他说:“鸟快死了,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快死了,他说的话是善意的。君子所应当重视的道有三个方面:使自己的容貌庄重严肃,这样可以避免粗暴、放肆;使自己的脸色一本正经,这样就接近于诚信;使自己说话的言辞和语气谨慎小心,这样就可以避免粗野和背理。至于祭祀和礼节仪式,自有主管这些事务的官吏来负责。”【原文】15·8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译文】孔子说:“可以同他谈的话,却不同他谈,这就是失掉了朋友;不可以同他谈的话,却同他谈,这就是说错了话。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说错话。”【原文】16·6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1):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2)。”【注释】(1)愆:音qiān,过失。(2)瞽:音gǔ,盲人。【译文】孔子说:“侍奉在君子旁边陪他说话,要注意避免犯三种过失:还没有问到你的时候就说话,这是急躁;已经问到你的时候你却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君子的脸色而贸然说话;这是瞎子。”【原文】11·14鲁人(1)为长府(2)。闵子骞曰:“仍旧贯(3),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4)不言,言必有中。”【注释】(1)鲁人:这里指鲁国的当权者。这就是人和民的区别。(2)为长府:为,这里是改建的意思。藏财货、兵器等的仓库叫“府”,长府是鲁国的国库名。(3)仍旧贯:贯:事,例。沿袭老样子。(4)夫人:夫,音fú,这个人。【译文】鲁国翻修长府的国库。闵子骞道:“照老样子下去,怎么样?何必改建呢?”孔子道:“这个人平日不大开口,一开口就说到要害上。”【原文】14·25蘧伯玉(1)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注释】(1)蘧伯玉:蘧,音qú。人名,卫国的大夫,名瑗,也孔子到卫国时曾住在他的家里。【译文】蘧伯玉派使者去拜访孔子。孔子让使者坐下,然后问道:“先生最近在做什么?”使者回答说:“先生想要减少自己的错误,但未能做到。”使者走了以后,孔子说:“好一位使者啊,好一位使者啊!”【原文】7·15冉有曰:“夫子为(1)卫君(2)乎?”子贡曰:“诺(3),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