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伶官传序唐宋之间曾经有数个小王朝在历史的长河中交替出现,如同昙花一现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它们本如流星一般在夜空划过,再也不见踪迹,但事隔多年后,人们还要旧事重提,将那段尘封的往事昭然于天下,试图从中寻出历史兴替的原因……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吉水(今江西吉水)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后唐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庄宗同光四年(926)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朝廷军队大败。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庄宗率兵抵御,被乱箭射死。一百多年后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文中最后一段提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即指此事。1.注字音加点字读音加点字读音伶官líng乱者四应yìnɡ锦囊náng困于所溺nì仇雠chóu2.解多义告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动词,告诉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动词,祭告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动词,报告、禀告独岂独伶人也哉副词,只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形容词,独特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副词,难道3.辨活用(1)一夫夜呼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2)函梁君臣之首函:名词活用为动词,用木匣装着(3)忧劳可以兴国兴: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兴盛4.分古今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古义:推其根本。今义:最初的,开始的;宽广平坦的地方。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古义:……的原因。今义:连词,表示因果关系。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古义:绳索。今义:组织或由不多的人员组织成的单位。5.明句式(1)梁,吾仇也判断句(2)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被动句(3)盛以锦囊介宾短语后置句1(4)入于太庙,还矢先王省略句6.积名句(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1.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s\up7()译文:唉!兴盛和衰败的原因,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点评:此处是用反问句的形式来抒发感叹。全文围绕“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一句来谈,因此这句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译文:祸患常常是从微小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所溺爱的事物困扰,难道只有溺爱伶人才如此吗?点评:结尾一句,以问句结束,引人深思,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限于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之中,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批评朝政,提醒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意味深长,这就使事理更具有现实的针对性,更具有普遍性。“岂独伶人也哉”是省略句,应为“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作者连用“也”“哉”,用“也”表示极其肯定,用“哉”表示可叹可惜之意,又表示反问,以发人深思,这句话起到了升华主题的作用。对《伶官传序》中“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我们今天应该如何评价?提示:作者的观点是有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的。首先,作者把一个王朝的盛衰兴亡归之于某个国君,这是一种唯心史观。如果根据作者的观点加以推论,似乎统治阶级只要能“谦”而不“满”,“忧劳”而不“逸豫”,封建王朝就会长治久安。实际情况当然不是如此。其次,作者对当时的统治阶级加以劝诫,其目的无非是巩固封建统治。但是作者的观点也有其历史进步性的一面。虽然一个王朝的盛衰安危不能完全归结于统治者个人的“忧劳”还是“逸豫”,但统治者是骄奢淫逸还是励精图治,这对当时的社会是有重大影响的。欧阳修早在北宋前期就把这一点作为严重问题提出,这说明他有一定的政治眼光。另外,“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历史教训,在今天我们建设现代化的进程中,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抑扬顿挫,文字精当本文是《新五代史·伶官传》一文的序。《伶官传》记叙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