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本节教材分析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掌握构成原电池条件,能正确判断电池的正负极以及书写电极反应式。2.过程与方法:学习分析、推理、归纳和总结的逻辑思维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生小组探究实验活动,体验并享受探究的快乐,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精神,并培养学生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教学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教学建议本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及时回顾旧知,本节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由于原电池利用的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在课前可以要求学生复习必修1中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例如让学生阅读教材或演练习题等。(2)改进实验教学,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对比实验,例如将锌、铜分别插入稀硫酸中与锌铜导线连接插入稀硫酸中,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产生的原因,体会原电池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感受原电池的形成条件。(3)把握教学内容深浅度,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例如进行充电电池的教学时,不要拓展到充电过程-电解池。新课导入设计导入一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各种电池。交通运输工具需要配备电池,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必须携带电池,我们的日常生活也要使用电池。1那电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怎样实现由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呢?”导入二化学史话:奇妙的青蛙腿——伽伐尼电流同学们,在化学的发展史上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例如,十八世纪末,意大利解剖学和医学教授伽伐尼在做青蛙手术时,将剥去皮的新鲜蛙腿放在铁盘中,用铜制手术刀接触蛙腿,蛙腿竟然抽搐了!青蛙腿为什么会抽搐呢?这个奇怪的现象引起当时许多科学家的思考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今天,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重回十八世纪末,把培养皿想象成解剖台,锌粒代替铁盘,铜片代替铜刀,稀硫酸代替蛙腿中的体液,和科学家们一样用实验来解决问题!请按步骤完成“探究实验一”!导入三格林太太有一口整齐而洁白的牙齿。但其中镶有两个假牙:一颗是黄金的这是格林太太富有的象征;另一颗是不锈钢的这是一次车祸留下的痕迹。令人百思不解的是:自从车祸以后,格林太太经常头疼、夜间失眠、心情烦躁……尽管一些有名的医院动用了堪称世界一流的仪器;尽管一些国际上知名的专家教授绞尽脑汁,但格林太太的病症却丝毫为减轻,而且日趋严重……她为什么会头疼?她的病真的就没治了吗?后来,一位年轻的化学家来看望格林太太,并为格林太太揭开了病因,并很快治好了格林太太的病。你知道化学家发现了什么吗?他是如何治好格林太太的病的?原来,由于金与铁(钢的主要成分)是活动性不同的金属,唾液中含有电解质,构成了原电池,产生了微小的电流,刺激着神经,引起头痛。换掉一颗假牙一切就解决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