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信丰中学高中语文第三册《第8课词七首诗词鉴赏》教案鉴赏《氓》1.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表现出“氓”所追求的是位关心人、体贴人,有情有义的姑娘。B.“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这几句诗是女的先有不专一的行为,男的也就三心二意了。C.“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这几句写诗中的女性不为兄弟所了解,只能自己伤心的处境。D.“总角之宴,言笑宴宴”,“总角”指少年时代,“晏晏”指欢乐的样子,这两句是写女性回忆少年时与氓一起愉快地玩耍,尽情地说笑的情景。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一二段初步刻画了诗中的两个人物形象:小伙子虽有忠厚之貌,但内心狡黠,姑娘痴情而又爽快。B.诗的第三节,诗中女子自诉怨恨的心情和总结教训,第四节写“氓”对爱情不忠贞。C.这是一首抒情诗,是从被遗弃女子自诉的角度来写的,突出地运用了对比手法。D.全诗采用概括叙述与细节描写相结合,把恨与悔的感情熔铸于叙事、议论之中,较细腻地刻画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并展现了她的坚强性格,十分感人。3.对《卫风·氓》的1—2章中语段的解读,不确切的一项是A.“蚩蚩”二字,表现那个年轻人忠厚的神态;从他“抱布贸丝”的举动,则透射出小伙子忠厚中还带有狡黠的性格特征。B.“送子涉淇”,“将子无怒”,表现出“氓”所追求的女性是位关心人、体谅人、有情义的姑娘。C.“乘彼垝垣……载笑载言”。通过对“我”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姑娘的纯情、热情、痴情。D.“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你用车来接我,我就带上财物嫁给你。两句诗刻画出一个鲜活的形象:好一个泼辣的女孩、爽快的姑娘。4.对这两个诗段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氓》是一首叙事诗,它有着戏剧性的故事情节,有着诱人的艺术力量。B.1—2自然段初步刻画了两个人物形象:忠厚而又有点狡黠的小伙和痴情而又爽快的姑娘。C.上述诗段用第一人称“我”来追述恋爱——结婚的全过程。D.1—2段,叙事中隐含着抒情,表现了古代劳动妇女追求自主婚姻的热切愿望。5.对《氓》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活画出一个热忱、多情、温柔可亲、为爱情所陶醉的少女形象。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这是典型的比兴手法,诗人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C.“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女主人公内心的伤感、哀怨、痛苦、失落、无奈和消沉表现的淋漓尽致。D.朗诵诗歌应注意节奏,应读出感情。该诗是四言体二二节拍,例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鉴赏《诗经·秦风·无衣》6.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三章,皆以“岂曰无衣”领起,既突出了本诗重章叠句的特点,又强化了反诘的语气和语意。B.“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诗中连用“三同”,表现了军中当时物质的极度缺乏。C.“王于兴师”中的“于”为语气助词,无意,全句的意思是说“秦王就发兵了”,这句诗点明了背景。D.“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表现了秦军同仇敌忾,英勇抗敌的昂扬壮志和爱国精神。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慷慨激昂的军歌,从诗的意境中可以看出唱这支军的军队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威武雄壮之师。B.这首诗三章表现的其实都是一个意思,虽有强调的好处,但也有重复累赘的弊端。C.全诗主要采用赋的手法,通过铺陈突出了主旨。D.这首诗在一咏三叹中充分表现了秦军的统一思想,统一步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8.对《秦风·无衣》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首句“岂曰无衣”含有反问语气,加强了语意。B.全诗三章,章与章句式对应,诗句大同小异,在重章复唱中诗意递进。C.这首诗用“赋”的表现手法,在铺陈复唱中直接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D.朗读要读出节奏,同时还要读出语气语调。比如:岂曰/无衣?(反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