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落花生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2.概括课文主要意思,理清课文思路。3.学习三个生字。能结合课文推想“开辟、茅亭、爱慕、居然、嫩绿、、体面”等词语的意思。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基础知识:榨压榨榨油榨取价价值价格无价之宝榴石榴榴莲三、教材分析:1.教材特点:这篇课文借物喻人,主要描写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作者把种花生、收花生作为次要的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在过收获节时谈论花生作为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从花生的品格领悟出做人应该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正是由于围绕主要内容来写,所以文章主次分明,条理清楚。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耐人寻味的哲理。2.教学重点:重点通过朗读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一段话,体会到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3.教学难点: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4.教学突破点:把握本课语言浅显、易懂的特点,以及人物的语言和对话描写,细细品味。从中体会蕴含的丰富情感。教法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2.解题:根据自己的预习谈谈对文题的理解。3.质疑引入:你对落花生了解多少?它有什么特点?课文写了哪些内容?读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哪些教育?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生词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1.提出并交流不懂的问题。2.一名同学读课文,同学思考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3.交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第二课时1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介绍教师的名字,请同学们分析含义。2.揭示课题:落花生系许地山先生的笔名,他为什么为自己起这样一个笔名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分别以开火车、分角色、分小组等形式朗读课文,看同学们的朗读情况,并再次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三、探究课文,理解感悟1.许地山先生为什么起名叫落花生呢?请根据课文的理解提出落花生的好处。2.花生最可贵的用处是什么?(通过重点词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3.许地山先生起这样一个名字是矢志做个什么样的人?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1.许地山先生要做的这样人多吗?举例说明。(发挥想象,踊跃发言)2.名字可以言志,亦可以表明长辈对我们的期望和关爱,请写一二百字片断,说一说自己的名字3.指名的人到黑板前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读出自己写的片断。板书设计:落花生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资料索引与精华:作者许地山(1893-1941年):名赞坤,字地山,笔名落花生。原籍福建龙溪,生于台湾。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他的作品具有爱国、进步的思想倾向。他以“落花生”为笔名(在古文中,“华”同“花”),表明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高尚品格。2